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9年寒假桂林旅游(8):甑皮岩考古遗址公园(5)

(2024-11-20 07:27:56)
标签:

景区

旅游

教育

健康

股票

对于甑皮岩人在桂林史前文化中的地位,由漆招进、周海主编的《寻访万年前的桂林人》一书中有这样的观点:甑皮岩人年代最晚,文化性质最为进步,文化特色最为鲜明,可以说是桂林史前文化的集大成者。同时,超过1.2万年历史的陶器的发现,也向世人表明,桂林岩溶地区是华南乃至中国陶器最重要的起源地之一,桂林史前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史前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正如考古界一位前辈所说:研究华南史前和中国洞穴考古,广西是中心,而桂林是中心中的中心。

华南模式

华南地区,古称“岭南”,地理上位于中国南部的五岭以南地区。无论是历史文献,还是神话传说,对于这里的史前文化都少有记载。直到甑皮岩遗址的发现,揭开了华南史前考古的序幕。得益于70年来考古工作者的发现与研究,我们对一个迥异于黄河、长江流域史前文化发展的华南模式有了清晰认识。

桂林优越的地理环境,再加上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满足甑皮岩人过上富裕的狩猎采集生活。遗址出土的陆生动物遗骸有57种,推测甑皮岩男性先民多是优秀的猎人,主要猎物是以鹿科动物为主的中型哺乳动物。这里出土了49种水生动物,其中47种是贝类。女性先民可能都是贤慧的采集者,她们从水塘中捕捞田螺、蚌等水生贝类,从山林里采集可食用的植物果实,包括山核桃、梅、山黄皮、山葡萄等,也经常会从野外挖掘块根类植物,比如芋头。

考古专家并不认为甑皮岩人自从抵达独山之后,便一直生活在这里,更倾向于他们过着一种游动的狩猎采集生活。在某个时间耗尽当地资源以后,其中有一部分人沿漓江南下,在距今万年前后进入到珠江中游地区,孕育出一大批河畔贝丘遗址,即后来的顶蛳山文化,以此为跳板,又深入到大陆东南亚地区,对当地文化产生深远影响。但大多数人游动的范围可能并不大,在经过资源恢复的周期以后,重新返回原居住地。持续的周期性的游动,能够确保甑皮岩人拥有稳定的食物来源。

甑皮岩遗址的发现、1973年及2001年的两次考古发掘与研究,记录和展现了华南史前考古的发展历程,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也见证着我国考古事业的蓬勃发展。甑皮岩遗址丰富的文化内涵,向世人展示了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华南地区人类的生产生活面貌。其文化内涵为我们开展陶器起源研究、华南及东南亚体质人类学研究、产业模式探讨、块茎类农作物种植研究、葬俗研究等提供了丰富的实物样本,从而为华南及东南亚地区史前考古提供了重要标尺并成为重要的数据库之一。甑皮岩文化所代表的华南新石器时代早、中期文化,也代表了我国多元一体文化进程中的一元,是中华民族早期中国多元一体进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玻璃柜里面有实物:甑皮岩人完整的头盖骨、陶器碗、野牛化石、陶器坛、骨针、孔蚌刀、花面狸下颌骨、陶器制坯工艺等。

在一台机器的电子屏幕前面,游客可以把自己的脸型和甑皮岩人的脸型进行对比。我站在电子屏幕前面,电子屏幕前面显示:“脸型对比相似度:44%;眼晴对比相似:33%;鼻子对比相似:38%;嘴巴对比相似度39%”。

在展馆里,有一头犀牛的雕塑。在一件化石前面竖有一块牌子,写着:“蚬壳。出土地点:甑皮岩;地质年代:全新世早中期;蚬是软件动物门异齿亚目蚬科的称,学名:Corbicula fluminea,在甑皮岩共出土6种,可食用”。

我走出了甑皮岩展示馆,路边一块景观石上雕刻着:“甑皮岩遗址→,甑皮岩展示馆→,小平足迹馆→”。

我前面是石板路。路的左边种有竹子,右边种有树木,树木旁边是湖。整个公园游客不多,得很宁静。在一个长木廊上面写着:“原始作坊”。路边竖有一尊雕塑,是一个原始人,他袒胸露腹,腰间围着野兽皮,肩上扛着一根打猎用的木棍。

在两块景观石上镶嵌着一块牌子,写着:“中国桂林,万年智慧圣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