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8年暑假柳州市五县游(81):融水县博物馆(4)

(2024-09-03 07:31:00)
标签:

旅游

在墙壁上写着:

苗族服饰

融水境内苗族服饰大同小异,布料多为青色和紫色家织土布。服饰有便装和盛装之分,便装色彩素雅,少装饰;盛装色彩绚丽、工艺精湛,主要以挑花、刺绣和蜡染作装饰,女装还配有银簪、项圈、项链、胸牌、耳环,手镯等饰品。

生产用具

苗族沿用传统的耕作方式,主要从事耙田、锄地、剪禾、担粪、砍柴等劳作,常使用锄、耙、鐮、砍刀、禾剪等农具。

纺织漂染

蓝靛源染,是苗族妇女制作亮布常用的方法,整个过程分浸草取蓝、泡蓝染布、漂洗固色、棰亮甑蒸等步骤,工序时长、复杂。

在展厅里陈列的实物有融水本地纺纱机、厨房用品等。我看到铁鼎锅。铁鼎锅的提铁丝比我老家铁鼎锅的提铁丝要短很多。我心想这么短的提铁丝,提铁鼎锅时不烫手吗?

我看到了石舂,和我老家的石舂相比,融水的石舂没有扶木。有实物竹编簸箕,和我老家的簸箕一样,有实物网鱼工具。

有一些实物前面竖有一些牌子,写着“苗族芒蒿面具,来源安陲乡”“苗笛”和“苗族果哈(苗琴)”“苗族芦笙,来源安陲乡”“苗族银头套”“苗族背带”“苗族背带盖”“苗族织锦”“纺纱机”“装蛋篓”“苗族竹编饭包”等。

在墙壁上写着:

侗族

侗族起源于古代百越民族骆越的一支。据史书记载,古代侗族先民,秦称“黔中蛮”,汉代称“武陵蛮”或“五溪蛮”,魏晋南北朝称为“僚”,到唐代亦称“僚”。自宋以后,始有“仡伶”的称谓。融水侗族大部分从湖南和贵州迁来,其年代大致同苗族一样自宋代以后。据2008年统计,全县侗族总人口为5.8万人,主要分布在流贝侗族乡、杯宝、四荣、安太、大年、拱洞、良寨、洞头、三防、汪洞、安陲等乡镇。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

居住环境:侗族多居住在河谷地带和低山地区,大聚居,小分散。村落依山傍水,按族姓聚居。侗族多住“干栏”楼房,楼上住人,楼下置石碓,堆放杂物,饲养禽畜。侗族擅长房屋、凉亭、鼓楼、桥梁等建筑,工艺精巧高超。

有照片标有文字“归合鼓楼”“侗族男装”“侗族少女”“洞头二月花炮节”。

壮族

壮族是我国岭南的土著民族。春秋时期,壮族祖先被称为西瓯、骆越,是古代百越族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又有“俚”“僚”等称谓。宋代以后,出现“撞”的族称,后演变为“僮”。1965年,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提议,把“僮”改为“壮”。融水的壮族先民大约于清代康熙年间(公元1662年-公元1722年)从广西东兰县、南丹县和宜山县一带迁入。据2008年统计,全县壮族总人口为6.43万人,主要分布在三防、大浪、汪洞等乡镇,其他少量与苗、侗族杂居。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居住环境:壮族住房多为砖木结构楼房,亦有泥砖结构楼房,楼上铺木地板,厨房或设在屋内,或另建偏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