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暑假柳州市五县游(47):三江县侗族博物馆(3)
(2024-07-28 07:17:40)
标签:
历史旅游骑行文化 |
有图片标有文字:“上梁仪式”“聚款”“讲款”。有一些木匠用的工具,如“秋尺”,木刨,“驮仗”等,
在墙壁上写着:
侗款
“款”源于古代的氏族部落组织,是一个由数个侗族村寨组成的社会组织。“款”有“款”首,由群众民主选举产生;“款”有“款词”“款约”作为道德规范和乡规民约。到了现代,侗乡传统的“款”组织失去了其原来的作用,但其习惯性影响仍在延续。款词有:“创世款、祖宗入村款、约法款、款坪款、风俗款、英雄款”等。
墙壁上挂着蓑衣,玻璃柜里陈列有军用水壶、明代陶罐、东汉双耳陶罐、一些农村用的镰刀、犁、竹簸箕、竹篮、和我老家一样的“富桶”、打粑粑用的粑柱、石磨、坛子等。
有图片标有文字:“丹洲古城图(拓片)”“丹洲书院大门”“丹洲古城东门”。
鼓楼
鼓楼最早称为“共”(巢之意)和“百”(堆垒之意),其后称为“堂瓦”(公房之意),再后来才称之为“楼”或“鼓楼”。它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是宗族的活动中心,是侗族村寨举行集会议事、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在侗乡起着凝聚村寨、保卫村民的重要作用。鼓楼结构设计巧妙,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三江境内共有200多座鼓楼。
信仰
“萨”(侗语,祖母的意思)是侗族最高的女神,叫“萨岁”(saxsiis)或“萨玛”(saxmags)“萨柄”(saxbiingl),尊称为圣母。侗族认为“萨”赐福于侗乡侗寨,是“萨”保护他们幸福安康,是和谐之魂。在“萨”信仰的支配下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心灵相通。
侗族对“萨”进行崇拜,认为“萨”无处不在,无所不能,“萨”是人们战胜强敌,征服自然的保护神。
我来到二楼。在二楼,我看到了新房,也就是新婚房。新婚床挂白蚊帐,蚊帐里面贴有一个红色的“囍”字。床上铺着红被子。
二楼陈列着纺沙机,纺布机。
在墙壁上写着:
三江侗族
侗族是三江的主体民族,人口最多,至2014年年末共有23.7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8%。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侗族人民发扬拼搏精神,不断艰苦努力,使侗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像那鼓楼一层高过一层。
登晒村——团结模范村
登晒村是一个特别的侗寨,位于三江县富禄苗族乡与贵州省黎平县龙额乡交界处一座海拔530米的高山上,村民分属广西和贵州两个省区。全寨共有179户,791人,其中隶属广西管辖的有1个村民小组,26户,119人。一直以来,这里的村民和睦相处,共建美好家园,多次被评为“民族团结示范村”。
将王侗寨——团结模范村
将王侗寨位于三江县林溪镇林溪村与湖南省通道县甘溪乡岭冲村交界处。屯内共有村民50户,200多人,其中广西籍36户,湖南籍14户。杂居为一村寨,长期以来和谐相处,相亲相爱如一家人。
有图片标有文字:“三江春,陈佘懋,辛卯年初夏”“三江县城西城新貌”“三江县城河东新貌”“三江侗族生态博物馆”。
文教、体育蓬勃发展
三江县侗族自治县教育事业发展惊人,全三江解放前初中学生只有几十人,现在普及义务教育,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每年有几百毕业生。民族体育蓬勃发展,涌现出多名世界冠军和奥运冠军。
有一张照片上写着:“冠军陆永载誉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