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暑假柳州市五县游(34):三江县最大鼓楼(1)
(2024-07-06 07:55:03)
标签:
景区旅游骑行文化历史 |
三江鼓楼建在多耶广场旁边。在鼓楼的墙壁上挂着一块牌子,写着:
AAAA
国家级旅游景区
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
在鼓楼的墙壁上写着:
三江鼓楼简介
三江鼓楼,位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多耶广场,于2002年11月由当地著名的侗族民间工匠杨似玉为首的民间楼桥师傅队伍携手建造而成,集文化、观赏、旅游等多项功能于一体。
三江鼓楼高42.6米,共有60根柱头着地,占地面积600平方米。鼓楼共有27层瓦檐,除楼顶两层外,其余25层瓦面等距收分,层层紧缩,使楼面呈金字塔形,显得端庄平稳。每层檐角轻盈起翘,精巧的雕饰以及鲜艳的檐板彩绘,与庞大、粗犷的楼身形成鲜明对比。楼内四根杉木大柱直径都超过70厘米,树龄均在百年以上,这在鼓楼建筑史上是唯一的。登上鼓楼的观礼台,三江全景尽收眼底。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和灵魂。三江鼓楼是侗乡第一鼓楼,被誉为“世界第一鼓楼”,是中国国家AAAA景区,是中国三江大侗寨景区景点之一,同景区内景点还有三江风雨桥,中国侗城,三江奇石城,福禄寺等。
鼓楼是侗族村寨里最高的建筑,彰显出阳刚之美,至今仍是村寨祭祀、议事、集会、迎宾、庆典、歌舞、娱乐的重要场所,是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之地。
三江鼓楼连同装饰一新的广场,总面积超过4000平方米。鼓楼的落成,为侗族群众社交、集会、节日庆典提供了宽敞的活动场所。
鼓楼层层紧缩,使楼面呈金字塔形,端庄平稳,精巧的雕饰以及鲜艳的檐板彩绘,与庞大、粗犷的楼身形成鲜明对比,使轻重、拙巧、疏密、粗细、刚柔完美地结成一个整体。
支撑鼓楼的4根杉木主柱直径均在70厘米以上。第一主柱树龄208年,胸径85厘米,长27米,第二主柱树龄206年,第三、第四主柱树龄也在百年以上。这在鼓楼建筑史上是很少见的。
鼓楼在设计上取众鼓楼之长,独具特色,共设计有四层观礼台,最高一层观礼台位于第25层。在鼓楼的基座石上,雕刻有反映侗族抢花炮、踩歌堂、打油茶、斗鸡斗鸟、养蚕织布等日常生活场景的浮雕,画面栩栩如生,乡土气息浓郁,处处展现出侗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侗族工匠的建筑技艺。
中国三江大侗寨AAAA景区三江鼓楼景点价格公示
类别 |
内容/标准 |
价格 |
门票全票 |
成年人 |
15元/人 |
门票优惠 |
对全日制在校学生、身高1.2米以上未成年人、60岁以上至69岁老年人,必须出示相关有效证件方可享受优惠政策 |
10元/人 |
门票免费 |
|
免费 |
备注:游览区域只包含一至四楼,不含登顶。
我花15元钱买了门票,进入三江鼓楼里面。在一楼的墙壁上写着:
悠久的历史
侗族,属古代越人的一支。侗族祖先在魏唐之时,就有干栏式建筑,至今己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魏书·僚人》就有“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的记载。干栏,用侗语来解释,即为“侗家的房子”。至今,侗族的木构建筑仍然保持了古代干栏式建筑的基本持征。
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的历史悠欠,从古代有关文献对侗族木建筑的代表——鼓楼的描述中可见一斑。明朝邝露《赤雅》记载:“以大木一株埋地。作独脚楼、高百尺,烧五色瓦覆之,望之若锦鳞矣。男子攀歌唱饮,夜归缘宿其上,以此自豪。”
鼓楼亦称罗汉楼,清代官修《广西通志》中说:“春以巨木埋于地作楼,谓之罗汉楼。”从三江保存至今的高定独柱鼓楼的形态里,我们就可以看到巨木埋地独脚楼的影子。可见,侗族鼓楼的最初形式,当是独脚楼“依树积木”为之,形如鸟巢,故侗语称之为“共”(鸟巢)“百”(堆垒)。现今见到的吊脚楼、井亭、凉亭、戏楼以及鼓楼等建筑,均保留了埋巨木做中心的古老“独脚”建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