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旅游(58):桂平西山风景区(8)
(2024-03-14 07:58:55)
标签:
旅游文化 |
分类: 旅游 |
碧云天摩崖石刻,据说是现在桂平西山正楷书法的上上品。而所在的地方,就是民国年间,桂平坊间评述的桂平西山八景中的第四景“碧云石径”,即从龙河潭画亭到石刻处这一段。为什么这个位置会有“碧云天”的美景呢?要知道,这个位置,并不是高远之处,恰好是一个小山坳之处,地虽平缓,远不能眺,近又短浅;上面是古寺钟声,下面是林幽石径。如此之地,此情此景,又是谁感悟到了“碧云天”呢?
我们从石刻上的“碧云天”几个大字下的落款,给出了答案:“李少莲”
李少莲是何人?现在史籍中关于李少莲的生平资料很少,只知他是湖北景山人,是个秀才,是个文人,清道光年间来到桂平,后来娶妻落藉。用现在话来说,他就是一个有才华的读书人,这样一位有才华的读书人,为何不在老家湖北景山参加科举,考取功名,却要移居到偏僻的浔州府桂平城呢?李少莲在桂平城,又从事什么营生呢?有些什么样的经历呢?这些史籍中都没有交待,就以李少莲是文化人的身份猜测,他在桂平可能是从事文化方面的工作。更能印证这点的,就是最后李少莲得到了本地才女崔娟娟的青睐,据说,崔娟娟琴棋书画无一不精通,是当时桂平城知名的才女,如果李少莲在文化方面没有点出彩的真才实料,那是得不到,也引不起才女的注意的,也许正是因为共同的爱好,对才识的相互仰慕,相互欣赏,才子佳人最后走到一起。
同样,关于李少莲和崔娟娟俩人的生活,史书中也没有介绍,只知道在后来,他们定居于西山上,找了个地方起了个居所,自命名为:“别有村”,在这山水间的悠闲生活,风景间的诗情画意,生活中自然也就有很多书香气息,文化气味,就在这别有村,夫妻俩就合起来出了一本诗集《别有村诗钞》。
在碧云天石刻不远的下方,有一个画亭,此处正是当年李少莲与崔娟娟日常读书作画的地方,闲时娟娟抚琴,少莲吟诗。书生与才女,诗意生活,这是多少人的向往!
也许,就在道光壬寅年(公元1842年),秋日的一天下午,夕阳已降,李少莲与妻崔娟娟仍在画亭之中读书闲情,刚好读到了范仲淹的《苏幕遮·怀旧》中的一首描写羁旅乡愁的词:
苏幕遮·怀旧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诗有胜景,情如人意,临近中秋,又远离家乡,这正好触动了李少莲那根心弦,于是,丝丝乡愁上了心头,画亭之中,举目北望,映入眼睛的恰恰就是范仲淹《苏幕遮•怀旧》中的所描绘的景点,秋色,碧云、黄叶、寒波、翠烟、芳草、斜阳、水天,一幅清旷辽远的秋景图就在眼前,怀念家园的深情由然而生。
“碧云天,黄叶地”,轻吟起来,《苏幕遮•怀旧》所包含的情怀也就真真切切的出现在眼前。为了记下这一刻,记下这一份心情,李少莲展纸,娟娟研墨,“碧云天”三字也就应景而书!恰好,画亭上方,龙华寺下方,山道旁有块巨石,位置极佳,于是,“景山李少莲”也就名留西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