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旅游(23):贵港市港南区君子垌客家桅杆
(2024-02-06 08:10:51)在半途中,我在路边看到一块牌子,写着:“客家围屋2km。”我想,既然只有二公里,我就进去看看吧。于是我骑着摩托车拐入右边一条小公路,来到了客家围屋。在屋外有一些水池,水池里面里种有荷花。有一口水井,井口是四方形的,旁边竖有一块牌子,写着:
龙泉老井
龙泉老井俗称“四方井”,位于君子垌云龙屯龙肩顶山坡脚下,称为“龙肩顶”的山坡下。井口呈四方形,井深9.9米,底通泉眼,即使天旱也是四季常涌,水清味甜,冬暖夏凉。
传说咸丰年间,黎氏始祖从广东迁入君子垌,从湘粤港请来风水大师择址,查勘多处无择,焦虑万分,一天晚上大师梦见一仙人指点“龙肩顶”的山坡下约一里处的一堆野竹奇石深处有龙眼,于是循梦而寻,砍竹搬石深挖,终于找到泉眼,打通龙眼后泉水就潺潺流出,泉水大旱时也保持泉水常涌,周边群众都到这里取水饮用。
当年风水大师曾预言,“四方井”建成后,将“龙泉灵气,书倍出”,后来果真灵验,受到“黎氏始祖重赏,龙泉水富含各种矿物质,利脑益寿,尤适合读书和老者饮用”,至今,“四方井”深得乡民厚爱。
我往前走,在路边竖有一根方形的水泥杆,旁边有文字介绍:
桅杆
桅杆是客家人崇文重教的标志,一般指悬挂帆和旗帜的高杆,在客家地区,桅杆是旧时客家人彰示功名、崇文重教的标志,学者誉为客家人的“华表”。
客家人的桅杆原形是笔。在封建社会文人推崇“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我国自隋代至清代实行科举考试选拔人才,文人要经过科举考试才能步入官场,笔作为科举应试的象征、晋升工具,因而桅杆受到是客家人崇文尚教的象征,受到尊崇。在封建社会客家地区有人考取进士、举人、贡生,监生、秀才,不管他出自哪家,都被视为全宗族的骄傲,除在考取者祖祠大门或厅堂上悬挂官府的授匾外,还在祖祠前竖起一对桅杆,彰显光宗耀祖,激励子孙后代读书仕进,成才立业,流芳后世。
桅杆一般有石桅杆、木桅杆两种,其意义一样。木桅杆取材高大笔直的杉木,镶嵌在两条石柱中间,两条桅杆相隔约二米,周边有石柱护栏。杆高十二米,寓意一年十二个月,顶端镶有笔毫状白玉,柱上雕刻“龙凤呈祥”、“鱼跃龙门”等各种图案,十分精致、喜庆吉祥。底座的石柱上雕刻有主人的生平事迹和官阶、学位。古代,文官员经过须下轿,武官经过须下马,以示敬意。
旁边另外一块水泥碑上写着:
桅杆
桅杆是客家人崇文重教的标志,桅杆是客家人崇文重教的标志和考取功名的象征,被客家人誉为“华表”。君子垌黎氏家族崇文重教,远近闻名。二十一世黎赓扬在宣统元年间考取拔贡,成绩突出,被授“拔贡”牌匾,后曾任贵县议长、署理县长。地方官府为了褒奖客家人的突出贡献,拔专款在其祖祠前竖两条桅杆,在桅杆夹柱上铭刻:“钦命广西巡抚部院张、提学使司李为拔贡,宣统元年巳酉科选中浔洲府拔贡黎赛扬立”之字样,从此,文官员经过须下轿,武官经过须下马,以示敬意。人们对此桅杆十分尊崇,认为此桅杆为皇恩所赐必有灵气,不少学子为考取功名,慕名至此瞻仰并抚摸以图沾沾灵气。盛名之下,民坊把拔贡赓扬祖祠所在的围屋城称为“桅杆城”。公元2008年春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