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南旅游(118):湖南省岳麓书院(6)
(2023-12-08 08:27:48)墙壁上写着:
岳麓书院六君子
六君子包括朱洞、李允则、周式、刘珙、陈钢、杨茂元等六位有功于书院者。朱洞,北宋六开宝年(公元973年)任漳州(今长沙)太守,在唐末五代僧人办学的基础上,创建岳麓书院。李允则,北宋戌平间任潭州太守,咸平二年(公元999年),扩建书院,形成书院讲学、藏书、祭祀基本规制。周式,湘阴人,北宋大中祥符五年(公元1012年)任山长,为志载第一位山长(山长是历代对书院讲学者的称谓),以行义著称。获真宗皇帝召见。书院始闻于天下。刘珙,福建崇安人,南宋乾道元年(公元1165年)任湖南安抚使知漳州,重建书院,延请张栻主院,书院成为湖湘学派重要基地。陈钢,浙江鄞县(省志作应天)人,明弘治七年(公元1494年)重建书院,特设专祠供祀朱(熹)张(栻),突出书院程朱理学传统。杨茂元,浙江鄞县人,明弘治间谪长沙府同知,建书院尊经阁,勒“紫阳(朱熹)遗迹”,传朱张学统,专祠建于明嘉靖五年(公元1526年),清嘉庆十七年(公元1812年),重建于今址,后凡有功于书院者,皆供祀于此。
我走到了“慎斋祠”,有文字说明:
慎斋祠
亦称罗山长祠,专祠岳麓书院山长罗典。罗典(公元1719-1808年),字徽五,号慎斋,湖南湘潭人。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始任岳麓书院山长,凡二十七年。掌教期间,肄业学生三倍于朝廷定额数,“名下士发名成业者数百人”。
墙壁上罗典的画像,画像顶上写着:“勤传教化”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湘江北去源流远”,下联是:“衡岳南来地脉长”。
墙壁上对罗典的介绍:
罗典
(公元1718年-公元1808年)
字徽五,号慎斋,湘潭人。乾隆丁卯(公元1747年)举乡试第一。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罗典考中进士,选庶吉士,授职编修,转职御史,吏部、工部给事中、四川学政,后又提拔为鸿胪寺少卿。曾两任会试考官,两次主持河南乡试。后来因为母亲年迈而辞官还乡,从此脱离官场。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罗典出任岳麓书院山长,并且五次连任,主持岳麓书院长达27年。岳麓书院在他主持下,发展达到了最高峰。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罗典因病逝世于岳麓书院,终年九十一岁。
我走进“船山祠”,里面有王夫之的画像,在画像上写着:“王船山先生遗像”,有一盏对联,上联是:“六经责我开生面”,下联是:“七尺从天乞活埋”,横批是:“遗经在抱”。
墙壁上对王夫之的介绍:
王夫之
(公元1619-1692年)
字而农,号姜斋,一瓢道人,湖南衡阳人,晚年隐居衡阳石船山下,学者尊称船山先生。明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求学岳麓书院,师从山长吴道行。受岳麓学统传道济民、经世致用思想影响,组织“行社”。一生为学汉宋兼采,古今文兼治,遍治四书五经,会通程朱陸王,集中国哲学之大成,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清初三大儒家。著述百余种。清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书院建祠专祀船山先生。
柱子上有一副对联,上联是:“训诂笺注,六经于易尤专,探羲文周孔之精,汉宋诸儒齐退听”,下联是:“节义文章,终身以道为准,继濂洛关闽而起,元明两代一先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