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京态度”、公众人物之病及“娱乐至死”
(2009-06-05 11:15:47)
标签:
公众人物病情最高机密罗京杂谈 |
罗京去世了,离他脱离工作岗位不到一年时间,与以往习惯于对外隐瞒病情的的公众人物不同,罗京其患癌及治疗再最快的时间内对外进行了公布,这是个进步,其实,艺人们隐瞒病情并不可怕,因为他们的病情并不对公众发生直接的危害,但如果政府官员因为“恋权”而隐瞒病情,则有可能直接伤害民众利益(在中国,据说身体条件是提拔干部的重要因素,这导致一些官员把自身健康列为最高机密),因此群众有资格知道父母官们的健康状况。
当然,不得不提的是,在这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公众人物尤其是艺人的病情,经常遭到媒体的恶意炒作,在娱乐高于一切的前提下,人们毫无恻隐之心,这大概也是艺人们倾向于隐瞒病情的重要原因,很多年以前,在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许冠文、萧芳芳拍了部小制作的《抢钱夫妻》,许冠文饰演的角色和罗京一样都是电视台主播,在知悉自己罹患绝症之后,他一反常态,以将死之人主持的节目为卖点,把娱乐精神推向最高峰,那才是真的“娱乐至死”。
身为国家电视台播音员,罗京不是个纯粹的艺人,他也不是个纯粹的政治性人物,但也正因为都不是,在他的身后,又似乎承受着双重的压力。
他已经死去了,他永远告别了他所依附的体制,在体制之下,他为世人所知,在体制之下,他和所有人一样卑微--所有人。
去年曾经为媒体写过一篇关于罗京之病的专栏,发到这里,聊作纪念吧。
留心《新闻联播》的观众会发现,大家非常熟悉和喜爱的主持人罗京,已经10余天都未在节目中亮相。而近日,天涯论坛上的一则名为“央视主持人罗京罹患绝症接受化疗”一石激起千层浪。当媒体为此问询罗京的时候,罗京却并没有否认患癌传闻,在多次表达对公众关心的感谢的同时,他表示:“医学很发达,一切都在医生控制中。”
尽管罗京是否罹患重症并未得到直接证实,但罗京不否认不回避的态度还是等于给了公众一个比较直接的交待。在我看来,这种态度,对于罗京这种有巨大知名度的公众人物来说,实在是难能可贵,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在各路媒体上,人们已经见惯了有关于明星患病所引发的谜团与闹剧。在患病一事上,明星们对公众以及媒体似乎天生过敏,坦然披露详情的少之又少,一般都是等痊愈后方吐露真相,比如“我最厉害的阶段整晚都睡不着,天天琢磨着自杀,不想活了”之类;更有甚者,即使在明星身故后很长时间,人们都似乎无法完全了解病情,比如数年前病逝的歌手高枫。
严格来说,是否患病是一个人的隐私,外界无权擅自查问与传播,但对明星这类公众人物来说,由于他们之前在收入、荣誉等各方面都受益于公众,其隐私权一般都会对公众的知情权做出一些让渡,正如法谚所谓“高官无隐私”,人们也有权知道明星的病情。
明星们隐瞒病情一般都是出自事业、个人形象上的原因,他们往往不愿意因暴露自己的病情而使形象遭到破坏,或者被拥趸们抛弃,但这样的后果,却未必对个人真正有利,当年,歌星梅艳芳最初患病时也曾拒绝透露详情,其助手只说阿梅患的是一般妇科病,后来她几次就医,都因狗崽队的追踪而被迫暂缓,延误了医治。
明星隐瞒病情事小,即使它隐瞒了罹患艾滋的信息,顶多也就传染几个人而已。但一旦其他公众人物,比如政治人物的病情被向人民隐瞒,以至仍旧承担本已力不从心的工作的话,那受影响的就可能是成千上万的人。上世纪70年代,一个记者和一个医学博士合写了一本名为《病夫治国》的畅销书,其中就讲述了一些领导人无视自己疾病缠身可能随时倒下的危险,执着于权力而做出错误判断误国误民的前例。甚至到今天,在一些国家,比如我们的一个邻国,其领导人的健康状况依然被列为最高机密受到保护,以至外界不得不从他是否出席阅兵仪式去揣摩猜测国家的前途。卡斯特罗的表现就好的多,这位世界上执政时间几乎最长的领袖好几年前就因为健康原因交出权力,他说,“我不能假造一切乐观的新闻”。
正如一位成功抗癌的明星汪明荃所言,明星得病必须坚强面对,媒体的关注也是工作需要,最关键的还是明星自己的心态问题和勇敢程度。面对疾病与媒体,罗京表现出的心态与勇敢值得赞赏,他真正体现了一个当代明星面对公众关心的胸襟,我们祝愿他能够迅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