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2年义务教育不符合国情?

(2009-04-01 14:39:35)
标签:

经济

gdp

九年义务教育

中国

杂谈

 

教育部昨日表示,我国仍坚持九年义务教育,目前义务教育的重点是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和两基攻坚计划(实现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12年义务教育的做法不符合我国目前国力。

教育部同时表示,支持有些地方根据自身财力等状况所做出的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做法。不过,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并不等于普及12年义务教育,因为义务教育的一个特点就是免费教育,目前国家尚没有这个财力。

 

 

 

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透露,正在广泛征集意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在今年8月公布。对于义务教育是否延长的问题,他透露,提案的方向有两个,一是实行12年制义务教育,向上普及高中教育,另一个则是往下,多增加一年学前教育。
针对于义务教育延长的两种方式,人们普遍关注的还是第一种,也就是高中教育的普及。如果在未来能够实现高中阶段的义务教育化,当下中学教育的许多弊端当可迎刃而解。比如,高中义务教育可解决中学,尤其是重点中学的高收费问题,极大减轻家长们的负担,这类收费绝对不是个小数字;高中义务教育还有可能彻底解决初中阶段的素质教育问题,高中的普及意味着中考的淡化甚至取消,而中考指挥棒正是在初中阶段推行素质教育的最大障碍;当然,实行12年制义务教育的最大好处是提高人口素质,尤其是整体提高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孩子的素质,从长远看,这甚至有利于缩小全社会的贫富差距。
然而,尽管普12如此具有诱惑力,在考虑到当前的教育现状之后,我仍对其能否迅速实施抱有深刻质疑,很多问题明摆在那里:要实行12年义务教育,目前高中阶段学校数量、规模能否承受?教师是否足够?当然最关键的还是生源问题,12年义务教育意味着国家将通过强制力来保证适龄少年接受高中教育,这一强制力能否及于广大农村?对于一些让子女接受初中教育都相当勉强的农民来说,动员他们上高中的难度可想而知,但若因此而降低要求,则又意味着政令不彰,法律变成一纸空文。另外,现在很多高中实际上实行的是一种类商业模式运营,前期已经投入巨资,12年义务教育的施行无疑会断了他们牟取钱财的渠道,地方政府也不愿意看到这些高中扩张时欠下的巨债因无力偿还而变成财政包袱。
这些问题没有解决,而贸然推行12年制义务教育的话,还不如把精力用来完善现有的九年义务教育,要知道,中国还有27个县仍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任务。
事实上,综观12年义务教育制面前的几大难题,我们可以找到一个共同的根源:教育投入不足。无论是师资也好,生源也好,如果国家有决心在教育方面做大手笔投入,问题均不难解决。据专家测算,假设所有适龄儿童都能依法入学,每年每个小学、初中、高中生的平均义务教育费用分别为500元、1000元、1500元,总额最大不过数千亿人民币,相对于每年数万亿的财政收入来说,并非不可承受之重。因此,要施行12年义务教育制,必须建立在加大教育投入的基础上。目前,世界各国国家财政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平均值是5%,1993年通过的《中国教育发展纲要》,明确要求到2000年使中国的教育投入占到GDP的4%,这一目标至今仍未实现。原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在谈到《规划纲要》时说,根据中国目前人均GDP的水平,教育投入应该达到GDP7%左右,或者至少也要在5.5%。如果真能实现这一量级的财政投入,实现普12肯定不再是个难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