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隐性监督”让人想起厂卫制度

(2009-03-06 09:43:58)
标签:

厂卫制度

党员干部

泗洪

杂谈

据报道,一个被称作“隐性监督”的制度,在江苏泗洪县已推行了半年有余。去年7月,泗洪县纪委公开招募了68名“特别监督员”,让他们对党员干部8小时工作之外进行隐性监督,随时向纪委举报。泗洪纪委称此举是为扩大群众监督路径。当地官员称被许多双眼睛盯着“如履薄冰”。据透露,自去年7月推行隐性监督后,5个月时间内该地纪委的廉政账户增加了40万元。
秘密监督官员8小时之外,是纪委对官员生活的“无孔不入”,还是群众监督的有效途径?自该方法推出至今,争议之声从未断过,但从目前得到的网络调查来看,网民群体对这一作法还是多持肯定态度。
网民的态度可以理解,这显示出群众对反腐败问题的高度重视,对于一些新的反腐手段,只要有可能加强反腐败的力度与效果,人们还是倾向于支持的;另外,近年来一些新的反腐手段确实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比如网络监督、网络举报以及人肉搜索等“反腐新招”也确实屡立奇功,搬倒不少腐败分子。
然而,虽然江苏泗洪的“隐形监督”也属于“反腐新招”,并且也确曾有所功效,但我们却并不能简单地对之持肯定态度。因为,在反腐这块大招牌下,“隐形监督”的作法似乎已经触及了日常政治生活中的一些底线。
招募民间“特别监督员”,为之编号,让他们对党员干部进行工作以外的日夜监督,与纪委保持秘密联系,这种形式使我第一个能联想到的是明朝的厂卫特务制度。“隐形监督”的目的是反腐,但实际上却是在党员干部日常生活中编织了一张缜密的大网,它有可能侵犯党员干部的隐私权不说,更重要的是它体现了有关部门对广大党员干部普遍的不信任,还可能催生人们日常生活中相互之间的不信任感。
为了反腐败,“隐形监督”的形式既然可以被用在党员干部中间,自然,也可以被用于群众中间,因为腐败不仅仅是存在于党员干部群体,它更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那么,如果“隐形监督”被从党员干部群体--这个群体实际上已经非常大--推广到群众中间,它将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另外,由于通过大批“特别监督员”掌控了党员干部的日常生活,“隐形监督”还使当地纪委的权力在事实上过度膨胀,过度膨胀的权力往往是腐败的诱因,在这方面,几年前的发生的湖南郴州纪委书记案便是前车之鉴。
反腐败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职责,为了查处腐败分子,有针对性的安插一些线人开展“隐形监督”属于必要措施,但是,普遍性的、没有特别针对性地对全部党员干部实行监控,则有滥用权力之嫌。它从侧面说明泗洪当地体制内监督制度的失灵,只好礼失求诸野。
世界上腐败问题解决得好的国家有很多,但靠建立秘密报告制度打击腐败的却很少听闻,因为其弊远大于其利。只要我们积极不懈地完善现有的法律制度,充分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千万群众的反腐力量将远大于几个“特别监督员的隐形监督”,腐败何愁不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