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令夕改”应被问责
(2008-11-11 07:23:19)
标签:
公民身份系统问题舆论压力号码查询杂谈 |
为方便广大用户使用公民身份信息核查服务,11月7日公安部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正式面向公民个人推出了公民身份信息核查、同名同姓查询等网上自助服务,并每次收取5元费用,但仅仅过了一天,该中心便发布公告,称由于系统问题,核查服务暂停。
有人猜测,核查服务的暂停与此项收费服务推出后引发的强烈反响与质疑有关。针对这项业务,部分公众认为其5元的费用属于不合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作为国家机关,公安部不应该通过出售公民身份信息活取利益;另一部分公众则认为,身份信息查询有可能会侵犯公民的隐私权。
不管是真的系统问题,还是出于舆论压力导致核查服务暂停,对于推出这项服务的公安部相关部门来说,都是一件尴尬事。如果是出于系统问题,在推出之前有关部门难道不做任何预案与准备?截至本文撰写的11月10日,历时两天查询系统仍未见恢复,全国公民身份证号码查询服务中心的工作效率足以使广大用户心凉;如果是出于舆论压力而中止服务,则当初决定向社会提供此项服务的有关人员值得质疑,难道在决策之前对民意没有任何了解,不做任何调研?
无论如何,这种朝令夕改的行为,都将严重影响到公众对政府相关部门的信赖。
从纠错的角度讲,政府能够在错误的政令或措施发布后最短时间内纠正值得鼓励,但在纠错的同时,亦应对当初的决策部门予以问责。与朝令夕改现象相联系的是决策的随意性,而其本质原因则是相关责任人的不负责任,如果不使之付出相应的代价,他们将很难记住“责任”二字,甚至可能会把类似的错误一直犯下去。前段时间,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
的时间突然被临时更改,原因居然是试卷被工作人员遗忘在出租车上,更匪夷所思的是,软考的新考试日期竟然与大学四六级英语考试时间相冲突,只能再次更改,这也算是朝令夕改的极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