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即将消失的百万村庄?

(2008-10-13 09:52:04)
标签:

宅基地换房

村庄

中国农村

张元林

杂谈

 

但我个人以为,如果中国没有了乡村,那将是一番不可想象的景象,还是就地建设新农村吧,咱别过于着急地把人往城里劝啊。

“你们村的地多少钱一亩?”“你们家能换多少平方米楼房?”天津近郊农民眼下最热衷的话题是“宅基地换房”。
“宅基地换房”是天津市为在农村建设小城镇试行的一项办法。即发动农民,在自愿的基础上,以其宅基地,按照规定的置换标准,换取小城镇内的一套住宅,迁入小城镇居住。原村庄建设用地进行复耕,而节约下来的土地整合后再“招”、“拍”、“挂”出售,用土地收益弥补小城镇建设资金缺口。在天津市“十二镇五村”开展的试点中,涉及了津郊近十八万农民。至今年底,将有十万农民告别乡间老屋,过上“城里人”生活。
在中国新一轮的农村土地改革将再次启动之际,天津试点尤为引人注目。其探索也得到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国土资源部已把天津列为全国土地挂钩试点城市。
从理想化角度来说,天津试点探索的是一条充满诱惑的道路。在中国的百万村庄里,居住着五亿多农民,按沿袭千年的生活习惯,农民的居住院落开阔分散,占地较多,如果通过合理的途径,能够把农民都集中到一起,居住在楼房里,将腾出大量的土地,这些“多出的”土地可以用于商业开发,也可以复耕以后种植农作物。如果天津模式能够试验成功并在全国推广,中国农村将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去年,一位名叫张元林的美国教授曾发表过一篇论文《让村庄成为历史——中国城镇化之路的最佳选择》,就提出了通过城镇化“五十年内在中国消除村庄”的设想,天津试验与张元林设想的部分做法可谓不谋而合。
天津试点极具吸引力,但其推进之途必定也充满荆棘。使农民自愿融入城镇化生活,“自愿”两个字将不只是说说那么简单,如果村庄的多数居民不自愿置换到城市,则所谓宅基地的退耕很可能会难以推行,而新城镇的开发如何做到即保护农民权益又使商人有利可图,即高效的利用了资金,又有力的杜绝腐败,将是个更复杂的现实课题。
从宏观角度说,天津的探索意味着在中国存在数千年的百万村庄有可能最终消失,传统的田园生活将成为历史,这是一条大胆而且高度值得商榷的农村建设道路,涉及到5亿以上中国农村人口的切身利益,不能不慎重。即便天津试验成功,人们仍旧必须结合世界范围内的历史经验和中国的现实情况,去回答村庄这一曾经的人类基本生存单元到底应不应该消失、会不会消失和能不能消失的问题。
中国农村的发展是一个宏大话题,是农村全盘城镇化还是就地建设新农村?不同的选择,将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不论成败,作为探索,类似天津的试点都将为中国解决农村问题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从这个角度讲,即将进一步深入开展的中国农村改革需要更多的试验与试点。

但我个人以为,如果中国没有了乡村,那将是一番不可想象的景象,还是就地建设新农村吧,咱别过于着急地把人往城里劝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