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以更合理方式发行奥运纪念钞
(2008-07-10 09:50:35)
标签:
发行量纪念币奥运门票奥运纪念钞杂谈 |
分类: “全本”乱评 |
尽管央行表示各地银行“严禁截留”,但这种事实上的信息不对称已很可能造成了一些不公平,使部分人取得了更多的兑换机会--谁知道那些先到先得的市民是不是银行员工的亲友?因此我希望,在后续的类似纪念币发行过程中,有关方面如不能奥运门票的抽签方式,至少应使发行信息更早、更全面、更广泛地公示,以利公平。
7月8日,央行宣布限量发行10元奥运纪念钞之后,引发全国上下无数市民追捧,不但北京、上海、广州等各大城市市民在兑换点门前排下长龙,极端时间内把纪念钞兑换一空,在邮币卡市场,纪念钞更是被爆炒,短短一天之内,短短一天已增值数十倍,最高成交价已突破500元。据说,此次发行的纪念钞中还有“连体钞”,即两张10元纪念钞连在一起,面值20元,发行量仅5万份,增值空间更大。
奥运纪念钞如此受追捧,增值如此之快,除了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普通市民对奥运的热情之外,也提出了两个问题:其一,纪念钞的发行程序是否能够更加完善,以保证有兑换欲望的市民机会均等?其二,奥运纪念钞600万张的发行量是否太少,能否适度加大发行量?
一出生便身价百倍,奥运纪念钞可谓是含着金钥匙问世。在媒体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排长队幸运地兑换到纪念钞的市民脸上那种无比欢愉的表情,他们确实有理由高兴!因为他们真的太幸运了,对于大多数市民来说,他们不但未能拥有纪念钞,连何时开始兑换,哪些银行网点可以兑换、兑换数量是多少都还不清楚。回顾这次纪念钞从宣布到发行,不过是短短数日之间的事情,很多信息都是悄然发布。央行7月6日在其网站上发布发行公告,7月8日已有网点发售一空,但有网点则还要等待数日。一些支行以“怕引起市民排长队而造成拥堵”为理由,而不事先对外公布纪念币具体发行数量和发行网点,尽管央行表示各地银行“严禁截留”,但这种事实上的信息不对称已很可能造成了一些不公平,使部分人取得了更多的兑换机会--谁知道那些先到先得的市民是不是银行员工的亲友?因此我希望,在后续的类似纪念币发行过程中,有关方面如不能奥运门票的抽签方式,至少应使发行信息更早、更全面、更广泛地公示,以利公平。
纪念钞的快速增值,根本原因是它600万的发行量与全国人民的奥运热情相比显得太少、太少。从收藏的角度讲,纪念钞的发行量确实是越少越珍贵,行情越火热,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以及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纪念币的发行就是因为发行量过大而遭受投资者冷遇。但我以为,时移世易,中国人民的奥运热情与彼时彼地的情况没有太多可比性,既然事实已证明市民对纪念钞有如此巨大的热情,再念及纪念钞中“全民纪念”的本意,则央行不妨考虑增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