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事评论志丹县短信 |
分类: 读史 |
话说近日,陕西志丹县数人因一条短信被处分,其中4名科级干部被免职。据称,该短信有辱骂政府机关领导干部内容。
是什么内容呢,媒体没有具体引述,但有暗示:短信改编自民间广为流传的一个荤段子,内容讲的是一名遭到强奸的女子在向公安机关描述作案者特征时,编发短信者张冠李戴将县上14名领导干部按照个人特点编入短信,并将该短信进行补充修改后,发给朋友,很快便流行开来。
因为发嘲讽领导的短信,虽然事不直接涉及反腐,当事人大有低级趣味之嫌,但以罢官治其罪,这惩戒未免严重了些。令人不禁想起明末崇祯年间京城流行的一些段子,以及崇祯帝等对此的处理方式。
据《两朝识小录》最初记载(这书没见过,但好多古籍讲明末史经常引用此书),“崇祯年,枚下阁臣,一时大僚及台谏,相篝不休,其不得与会推者,因造为二十四气之目,以摇惑中外。其曰二十四气者:杀气吴,棍气孙晋,戾气金光宸,阴气章正宸,妖气吴昌时,淫气倪元璐,瘴气王锡衮,时气黄景,膻气马嘉植,贼气杨枝起,悔气王士,霸气倪仁桢,疝气周仲琏,粪气房之祺,痰气沈维炳,毒气姚思孝,逆气贺王盛,臭气房可壮,望气吴维业,杂气冯元飚,浊气袁恺,油气徐沂,秽气瞿式耜,月气钱元悫:各有诨号,中间贤不肖参杂。其指为淫气逆气油气秽气者,其后皆死国难。”
崇祯年间,皇帝通过抽签选内阁大学士(这在历史上是很荒唐的事情),当时要由吏部推出一些人供皇帝备选。里面当然有走后门被推上的,于是,朝野议论纷纷,那些没被推上去的官员就编造下流“短信”流传京师,讥讽一批官员(当然里面也有清正之士)这就是所谓的“二十四气”。看内容,什么粪气、淫气、贼气、痰气也确实难听。
又有记载,崇祯帝时执政最久的一个丞相(首辅)温体仁任用的私人礼部尚书黄士俊是状元出身,侍郎孔贞运出身榜眼,结果有人又编下流短信,曰::『礼部重开天榜,状元、榜眼、探花,有些惶恐〔黄孔〕』,『内阁翻成妓馆,乌归、王巴、篾片,总是遭瘟〔温〕』。“一时传以为笑,虽云出轻薄少年手,然赫赫师尹”,这短信骂的更狠,篾片当时俗指女人的XX,类似今天的SB。
这些实例,在当时都没见有被追究的记载,反而是“一时传以为笑,虽云出轻薄少年手,然赫赫师尹”,流传甚光,而被诽谤的对象,最后也大都倒台。
这些“短信”流传甚广,崇祯帝也难免收到,但他并没有大肆搜捕,追究责任,而是下发诏书:并斥责言官,搞舆论监督不要这个样子嘛,此风不可再盛。如此而已。
由此可见,即使在明末封建社会的专制统治下,统治者对下流短信这种事情还是不予深究的,即使有所反馈,也是在大面上把它归于舆论监督领域。
可不是吗?对领导的嘲讽段子,虽然可能下流,但毕竟反应了部分民心,要不,怎么没人给大清官海瑞编下流段子呢?对于这些,掌权者心知肚明就行了,就算真的是胡编乱造,也没必要深究,否则,一是显得你没度量,大官与小民斤斤计较;二是好多事情没必要拿到台面上细说,封建社会这叫有辱斯文,现在叫败坏了官场的潜规则;三是,如果有媒体或者司法系统较真的话,考证起段子的真假,有无事实出处,未必不会拔起萝卜带起泥,搞倒一大片。
前一篇:校园暴力视频还是少炒作为好
后一篇:廉租房政策:麻烦事儿在后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