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有感 |
广电总局的一纸新规定引来议论纷纷,从媒体来看,当然是置疑者多:看,看,管理方又站出来指手画脚,有用吗?基于长期的惨痛经验,消费者一般是不太相信管理部门的干预能做出什么好效果来,这可以理解。
实际上,我倒也不是绝对反对政府的保护与干预,韩国的电影业不就是在政府的保护下成长起来的吗?但我疑虑的是,政府对动画片的保护,是不是保护到要害处了?
我们不妨乐观的推测,假设,广电总局的条令执行成功,成功的把境外动画片逐出黄金时段,而广告商又不加以抵制,国产动画片制造商人们赚得个盆满钵满,以至于他们不再抱怨,有了资金实力投入到节目制作上来......是不是可以断定,中国的动画片就有了大发展?
我看未必!
在我看来,中国的动画片制造业,缺乏的可不是金钱:您在电视里看动画片,说实在的,画面是第一位的吗?NO,是故事,是思想!这可不是金钱所能解决的问题,至少不是金钱所能一下子解决的问题。
我喜欢日本的动画片,美国的动画片,很少是因为它的制作,而是因为它的思想,人家真是有大师啊!沃尔特.迪斯尼太早,且不说了,就说说日本的动画片作者们,《铁臂阿童木》、《森林大帝》的作者手冢治虫、《机器猫》的作者藤本弘和安孙子素雄,还有宫骑峻,哪个不是大师?
我小的时候,受手冢治虫的《铁臂阿童木》影响非常深刻,电视剧没看全,好象没完全引进,但连环画看了不少,说实在的,当时看不太懂,但却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与震撼,因为太深刻了,里面的很多道理,我是20岁之后才真正明白,那些生与死,机器与智慧,轮回,后现代的空虚,战争的残酷,手冢治虫都在动画片里表达了出来。在我十岁的时候,手冢治虫通过他的动画片告诉我:人生啊,生活啊,人性啊,可能是这样的!
再看我们的动画片呢?作者一个个长着“胶鞋脑袋”,不是把动画片当皮影戏玩--把儿童当弱智,就是把自己当当导师。片子主题不外乎教人正直、勇敢、正义,就是不想告诉孩子们生活与人生与人性。这种意识甚至流露在对境外动画片的翻译上,比如《樱桃小丸子》的主题歌,人家原来的歌词有点意识流,很有意思,到了我们这里就改什么:
学习不怕难
我们脚踏实地地干
瞄准目标看齐
读书真勤快
今天学得好
明天理想能实现 ...
我们脚踏实地地干
瞄准目标看齐
读书真勤快
今天学得好
明天理想能实现 ...
我的一位朋友告诉我,他的孩子被学校组织看了一场这样的儿童剧:几个小孩子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抓住了坏人,其间有几次马上就要死掉,只是导演不让死才没死而已。我朋友告诉我,当时他就急了:怎么能这样小孩子去冒险,打个110不就解决了?难道这就是你教给孩子们的人生与生活?
如果再扯远了,说到中国的儿童文学,我就想起那个《大林和小林》,说实在的,那个故事当时让我很恐怖、恶心的。
有人可能说,思想教育那一套,是以前的,现在咱们中国动画人来搞,就未必啦!他们很开放的。
说实在的,我不相信,中国的动画片在短期内有什么思想出来,给他们钱,也只能是搞个大架子而已,缺乏思想与人性是艺术圈各个领域一脉相承的,看看咱们近几年的几个大片就知道了---《英雄》、《十面埋伏》《无极》......他们可不缺钱。
中国动画片其实有过他的辉煌,比如众所周知的《哪扎闹海》、《大闹天宫》,但他们的故事都是建立在古典文学的基础上的再创造。中国的古典文化这一所谓宝藏究竟是咱们艺术圈的宝藏还是包袱都不一定呢?看人家韩国,古典文化除了个《春香传》也没啥可挖的,逼着剧作家们搞创作...这是另外的话题,不说了。
前一篇:欺负人也不能这么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