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多疑的中国消费者---对麦当劳误读的背后

(2006-08-06 17:43:49)
分类: 有感
跟一帮记者讨论选题。有这么一则引起大家的注意:
说是麦当劳暑期推出的新款特饮,叫“冰饮”的。对外贩卖的时候,不能不加冰的,否则就不卖。
记者老丁拟定的题目是:“麦当劳高价卖冰”。
与论者附和声一片。都道:麦当劳的冰饮,冰多而饮少,赚大啦。
 
我说,我反对。
 
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人家是买卖自由,你反对它卖冰,可以不买啊?所谓冰饮,是人家的新配方,为了维护产品的味道稳定,做这种硬性规定当然是可以理解的。卖当劳的汽水,不是就可以不加冰吗?比如,你要道菜,京酱肉丝,是不是也可以要求不要葱呢?全卖成肉吧。
晕,你敢这样,大厨子非得砍你不可。
 
老丁说,非也,象麦当老这种零售企业,必须斤斤计较,方能维持平衡并且有赚,钱就是这么出来的,麦当劳就得这么赚钱。
 
我说,非也,麦当劳的利润来自品牌,来自其规范化的产品管理。按机会成本讲,麦当劳当然不会为了赚点冰钱的眼前利益,而舍弃长远利益。
跨国企业会不会赚些冰钱?按理说,可赚的钱,当然会赚,但与之品牌及声誉相比,你觉得麦当劳上述做法,是为了卖冰还是为了维护其产品的完美品味?
当然,有可能的是,麦当劳对中国本土消费者的理解恐会有误,因为问题已经有人提出来了。如果麦当劳反应迅速的话,而提问题的人数又多的话,应有所调整,毕竟消费者就是上帝。但据此说麦当劳偷奸耍滑,卖冰挣钱,至少我不信。
 
老丁坚持己见。
-------------------------------
 
说实在的,我很同情老丁这样的中国消费者---说实在的,他们,当然也包括本人,是中国长期消费环境的受害者,以至于,有了一种受害者心理,怀疑一切,信奉无商不奸的真理。
由此而产生的误会简直比比皆是,比如,三年前我就写过的关于麦当劳,肯德基不给发票的问题。
作为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用脚投票,决定掏钱与否。
然而,作为媒体呢?应该如何导向?
作为媒体,提出问题,匡正舆论,解决问题,就够了,实在没必要给麦当劳扣上奸商的帽子加以炒作。
站在大多数人的利益角度,毕竟,象麦当劳,KFC这种企业,在中国,尚属少数顶尖级的合法、规范企业(先撇开洋快餐的营养问题),是大多数中国餐饮企业学习(想想那些泔水油...)的对象,不是值得打击的对象。
从三个代表角度讲,中国的麦当劳,是中国餐饮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先进文化的代表...
并且,我斗胆,冒着被骂作崇洋媚外的风险,发问一句:如果连麦当劳都信不过,中国还有几家能去吃饭的餐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