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汉”潘璠

标签:
笔友情感 |
分类: 转载 |
“潘老汉”最近出了一本书《GDP不能承受之重》。遥想当初,“怂恿”他出书,实在是看他有那么多的好作品,散落在网络、报纸、杂志、博客中,落花一样,美丽,却无归处,甚是可惜。那时,正是电影《集结号》热播的时候,忽然就想到了“集结”这两个字,于是,就鼓励“老汉”:何不把作品集结成册,让大家分享。还引用了那句“大家都好,才是真的好!”的广告词儿给他。
现在想想,“偶”还真不赁,一无职,二无权的,咋就能给人家出书呢!好在,出版社的头头们爱才,认为这“潘老汉”的东西写的还真不一般,在统计系统,这等人才可是凤毛麟角!
不集结不知道,一集结吓一跳。这“潘老汉”真是高产,所撰之文,涉及统计、经济、社会、政治、体育、生活等方方面面;所用体裁,那是散文、杂文、评论、随笔林林总总;就连刊登的地方,也是报纸、杂志、电台、广播、网络、博客形形色色。总计下来有500多篇,呵呵!这“老汉”真是太有才啦!想想,人家身在统计前沿,帅队一班人马,每日皇城根儿里统计来调查去,今儿个开会,明儿个汇报,后儿个出差,那叫一个忙,咋就能有这么多创作的灵感和精力?一般人,8小时内一条龙,8小时外一条虫,回到家,就是个喘气和歇气,人家也没三头六臂的,喘气留着,歇气肯定是奉献了。
即便这样,也无法想象这“潘老汉”是如何写就这诸多文章的,但有一点我清楚;如果没有一份执着、一份热爱、一份刻苦,或许,他的才华只会隐隐在琐碎的工作中,而无法闪耀出如此灿烂的光芒。一般说来,一个人,只有当他的职业有幸与他的兴趣合二为一时,才是人生最经济的选择,同时,会意味着巨大的幸福!可统计与文学,怎么撮合,那也不是最佳组合,这“潘老汉”能在二者之间各有千秋、游刃有余,并且,乐在其中,真是了得!
听说,这“潘老汉”花样年华的时候做的的确是文学的梦,向往着在文字的海洋里,自由徜徉,成为无冕之王。可是,阴差阳错地就进了统计的门。此门非彼门,由不得他笔墨驰骋、思绪放飞……然而,我们所敬佩的是,在进了统计门成为统计人儿后,他老汉并没有放弃曾经的梦想,并且,始终被那个美丽的梦所萦绕,于是,拾起那个梦,编织它,就让我们看到了一篇又一篇用思想、睿智和情怀所串成的优美文字!一去经年,“老汉”不坠之志、不舍之爱!他的经历再次告诉我们:很多时候,你的梦想,就是你成功的动力!
书出来了,总觉得不能告慰“老汉”,因为专业的限制“老汉”的500余篇美文,被忍痛割爱了很多,不少纯文学性、社会性及艺术性的内容不得不拿下,那叫一个遗憾!恰恰,那些内容或文字激扬、思绪驰骋,或嬉笑怒骂、灵动超然,充分代表着“老汉”笔下功夫和思想见地,单单看些题目:等待“亲爱的灯光”,雨打牡丹,网上有芳草,我反正不吃“阿斯匹林”,“哥”拍的不是电影,是小品,先有鸡后有蛋,教授要收费,媒体就撤退,谁是“各位领导”,动物园为啥熊肥虎瘦?……就可想象,该是“味道好极了!”
有一个问题叫“老汉”甚是头痛。总是有人“觊觎”他的作品,时不时地,就有似曾相识的文章,在某个报刊杂志上露一小头,更有甚者,干脆就整篇“复制粘贴”了,竟然堂而皇之地署上张三、李二、王老五的名字,搞得“老汉”老上火了,愤怒之下,他把山寨版的复印下来,与自己的原作放在一起,准备像“秋菊大姐”那样,不为别的,就想讨个说法,可是,往往说法没讨着,“老汉”自己先心软,觉得人家为评个职称什么的也不容易!其结果,虽铁证如山,却大都不了了之。
听说这“潘老汉”是个孝子,咱没考证过,不能妄加评论,但称他是个才子,咱有话可说。列位想想,一位搞专业的、一位整天与统计数字打交道的专业人员,不为专业特点所束缚,驱开八股之文风、冲破虚妄之冗言、摆脱晦涩之内容,杀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宽泛、清新、犀利、简约、轻松的创作之路,并非简单易行、人人可为,腹中若无诗书、笔下若无才情,难有今日之作为!
统计系统有“老汉”这样的写手,是值得欣慰的事。因为,他着实为我们树立了著文的榜样。“老汉”还年轻,以他的性情和才智,相信“老汉”真的到了老汉的时候,会给我们带来更多阅读的淋漓和愉悦!
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