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又到了感冒的高发季节。如果出现咽干、咽部不适、咽痛为早期症状,有时伴有四肢酸痛、全身疲劳或发冷等全身症状,多因免疫力下降,机体不适应环境温差变化而感冒了。要锻炼、打疫苗、需保暖、缓疲劳、抗焦虑、多泡脚、热水澡和口服维生素等。

免疫力下降
人在加班或高度焦虑造成疲劳时,最容易患感冒。因为疲劳时整体免疫力下降,尤其是上呼吸道免疫力下降,病毒就会长驱直入。
环境温度变化
中医对感冒的思路可能会从温度入手。因为中医最早诞生的时候就有伤寒论,分析“风寒暑热燥火”6
种气候对人的影响,实际上中医认为寒和热是引起感冒最重要的因素。
皮肤保护低下
当外界环境温差较大时,会影响到皮肤毛孔的开合。正常情况下,到了夏天毛孔应该适度地开,到了冬天应该适度地关。如果出现了一种混乱的状态,比如季节是夏天,可是一直在空调房间里,身体的脏腑会觉得外面挺凉快,好像不像是夏天,就把毛孔关上了。当你再到室外的环境中,天气虽然热,但机体生理反应没那么快,毛孔还是闭合的。

增添衣被。感冒后身体防寒能力减弱,抵抗能力下降。要及时增添衣被,增强防寒抗寒能力,以免加重病情或反复感冒。
经常锻炼。美国一项最新调查显示,只要经常锻炼身体,不仅可以降低感冒频率,即便得了感冒,严重程度也会比锻炼少的人轻得多。
温水洗脚。足部远离心脏,肌肉脂肪不发达,易受寒冷侵袭,引起全身不适。早用温水洗脚、泡脚,既可以驱散风寒,加快血液循环。
补维生素C。不管是服用维生素C补充剂,还是吃点富含维C的水果,比如枣、橙子等,都能起到缓解感冒症状的作用
加湿。秋冬季节干燥的空气会让呼吸道感到不适,在床边或沙发边放置加湿器,可以让你呼吸更顺畅。
多喝水。保证每天喝2000毫升水,其中有一部分最好是电解质饮料。
吃流质食物。热汤和热粥都是不错的选择。几百年来都流传着鸡汤治感冒的说法,英国学者发现这是有道理的。
远离乳制品。奶酪等较难消化的奶制品,感冒时最好别吃,但是可以适当喝些牛奶。如果胃口不好,可以喝些酸奶。

服用感冒药后别喝咖啡
感冒药的种类很多,而解热镇痛类感冒药和中枢兴奋类感冒药对胃黏膜本来就有很大的刺激,尤其中枢兴奋类药物中很多含有咖啡因,如果服用后再喝咖啡或浓茶,就会进一步增加对胃黏膜的刺激,引起胃痛等其他不适,而且会影响药效。
莫滥用扑热息痛
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主要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扑热息痛是安全可靠的,因此对其副作用并不够重视。近年来人们发现,扑热息痛也有副作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