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奶真有可能引发结石吗?

标签:
身边的奥运牛奶/奶粉/结石健康 |
分类: 保健养生 |
这两天多家媒体报道,全国多个地区发生的婴儿肾结石,可能与食用某品牌的奶粉有关。
奶粉或是其它乳制品,导致婴幼儿或其他人群发生肾结石的可能性有多大?这个问题以前似乎很少有人关注过。
人们一般会想到乳品含钙量很高,因此食用奶粉较多可能是导致这些婴儿发生肾结石的一个主要原因。南京鼓楼医院泌尿科孙西钊教授对南京儿童医院送来的10例泌尿结石样本进行分析发现,这些结石的混合成分是我国以前从未发现过的,是由二水尿酸和尿酸铵混合形成的,并非是常见的钙结石。尿酸结石的形成与食用奶粉会有关系吗?
质量可靠的奶粉引发尿酸结石形成的可能性很小。但劣质奶粉、假冒奶粉有可能是致病元凶,特别是用非蛋白氮造假的奶粉,是致病元凶的可能性很大。
非蛋白氮是指除真蛋白以外的其它含氮化合物,包括一些有机非蛋白氮化合物和无机氮化合物。养殖生产中常用的有尿素、双缩脲、氨、铵盐等。除氨基酸外,多数非蛋白氮不能为动物提供能量。但是,一些食草动物消化系统中的微生物可以利用非蛋白氮合成蛋白质,这类蛋白质可以被动物消化吸收利用。因而,使用非蛋白氮可以降低饲料成本。目前测定物料(包括食品)中的蛋白含量,主要是通过测定氮含量对其进行。经常有造假者利用常规蛋白检测方法的局限性逃避商检监控,在饲料中恶意参杂非蛋白氮。
人们尚不了解,将“非蛋白氮”用于动物饲养,是否会增加有害成分在这类动物食品中的残留。而如果在乳品中有残留,这类食品对代谢功能尚不健全的婴儿来说,就可能有严重的危害性。
另外一种可能是,造假者直接在奶粉中添加了非蛋白氮类有机物“三聚氰胺”,导致婴儿受到毒害。三聚氰胺是重要的尿素后加工产品,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用途。研究已经证实,该化合物会损伤动物的肾脏功能、导致动物肾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