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风前十大最明显的征兆

(2008-06-17 07:57:09)
标签:

爱在中国行

中风症状/行动

健康

分类: 保健养生

中风前十大最明显的征兆

①一过性黑蒙。即突然眼前发黑,视物不清,但数秒钟后又能恢复。这是颅内血流量减少,微小血栓通过视网膜动脉引起的。因为,眼动脉是颈动脉的第一条分枝,对颈动脉硬化、狭窄、缺血最敏感,所以黑蒙可以看作是中风的最早警报信号。

②短暂性视力障碍。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阵发性发作,多在一小时内行恢复。这是视网膜中心动脉或分枝动脉因脑血流量减少引起闭塞的结果,但尚未出现脑神经征象,可视为较早期的中风预报信号。

③扭颈手麻征。多发生头转向一侧刮胡子时,突感手指无力,剃刀落地有的说话不清,1-2分钟后恢复。这是因为转头时,引起已经硬化的颈动脉扭曲加重了狭窄的结果。这一现象,足以告诫人们,中风可随时发生。

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即出现一过性偏瘫或单瘫,可能伴有失语,但持时间短,多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这表明已经有轻度中风。可把它作为进展性完全性脑卒中的一种先兆。

⑤老年人血压波动剧烈或激增,头痛头晕耳鸣加重,精神紧张或神疲嗜等症状,这表示有可能发生血性中风。

⑥有50%的老年人发生鼻出血可能是中风的早期信号。这是因为老年人鼻腔粘膜多已发生形态和机能变化,趋于萎缩并发生扁平上皮化,鼻腔的毛细血管扩张,脆性增加,当血压升高或脑内血管未曾破裂之前,鼻腔血管中的某一条便会先期破裂,引起鼻出血。有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老年人,如果发生了鼻出血,有可能会在1-6个月内发生脑卒中或脑溢血。

⑦高血压患者如出现眩晕,其中风的发生串要比未出现眩晕者高出16倍。所谓眩晕,即头昏眼花,感觉自身和周围物体在旋转。

⑧频繁哈欠也是脑中风的信号。本来,打打哈欠是小事一桩,尤其是睡眠不足时。但中老年人若频繁打哈欠,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往往是脑中风的先兆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脑动脉硬化的患病率增高,60岁以上老年人的患病率高达67.5%以上。由于脑血管发生硬化,管壁弹性降低,管腔变得狭窄,大脑血流量也随之减少,致使脑组织呈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出现频繁的打哈欠,这种现象常是脑中风的先兆。有人研究发现有70%的脑中风患者,于发病前5-10天内,均有频繁打哈欠的异常表现。因此,一旦出现这种现象时,切不可粗心大意,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禁烟酒、多食蔬菜、防止便秘,并应及时到医院诊治。

⑨“小中风”是脑中风的危险信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它是指短时间内的脑血流量减少引起的脑功能障碍,症状发生迅速,消失也快,通常持续几秒钟、几分钟、几小时不等,并在24小时内缓解。该病发作有轻有重,轻者一年数次,重者一日数次,一月数十次。其症状可分为两类:

——颈动脉系统缺血所致,一侧手足无力、麻木、不自主的肢体跳动抽筋,轻偏瘫,半身感觉障碍,单眼黑蒙或一时性失明,说话吐宇不清或失语、面麻、舌麻、流口涎等;

——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所致,头昏、眩晕、恶心呕吐、头痛、耳鸣或突然耳聋,走路摇晃,视物飘动,有浮沉感,或突然倒地。

该病发病原因主要是: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高血脂症、颈椎病等。情绪紧张、劳累、感冒可促其发病。该病症状虽轻,但后果严重,一部分病人以后可发生严重的脑缺血性中风。据统计,患小中风五年病程的人,约有50%发展为脑中风。

为此,
医学家们把该病看作是脑中风的危险信号。中风是严重威胁病人生命的疾病,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的三大原因之一,中风一旦发病,危在旦夕,既使抢救过来,也常留有半身不遂、语言障碍等后遗症。
所以,对于短暂性缺血应予高度重视,及时治疗,积极采取措施,避免脑中风的发生。

⑩谨防腹泻诱发脑中风。腹泻可以诱发多种疾病,其中也包括脑中风。这是因为腹泻可引起机体血容量下降,一些与血管功能密切相关的阳离子大量丢失,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发生改变。此外,腹泻致病菌所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液循环,能使血管痉挛,并改变血管壁的通透性。
 
这些现象在青年人中也会出现,但青年人的自我调节能力好,脏器功能可逆性强。而老年人大多伴有心血管疾患,腹泻一经出现,就直接影响循环系统,从而诱发出脑中风。

腹泻的原因很多,但大多数都是因为饮食不当、进食不洁引起。为了减少“脑中风”的发生,老年人应当适当注意饮食卫生,防止“病从口人”。一旦出现腹泻,尤其是伴有呕吐的人,应当抓紧时机及时治疗,不可掉以轻心。

⑩警惕“一过性遗忘”。一过性完全遗忘”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一种症候群。遗忘发作的特征包括以下四点:
——中、老年发病,起病突然。
——遗忘表现多为近事遗忘,而瞬时记忆和远事记忆保持良好。
——发作前无先兆,发作中意识清醒,自我认识良好,日常生活的各种活动都不发生变化,照常可料理家务、与人交谈、劳动等,所以旁人难以察觉,但自身能感知异常而局促不安。
——24小时以内能恢复正常。

一过性遗忘的病因迄今未明,学者观察到本病多见于55岁以上的老年人,64%-92%的病人具有与脑血管病相同的危险因素,如心脏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且其中16%患者因反复发作而发展为完全性脑卒中;再者,多数患者伴有一过性眩晕、耳鸣、幻视等——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据此,学者认为遗忘发作是在有关的基础疾病上,加上情绪波动、冷、热水浴、头痛、突然转颈等因素,导致大脑中一个与记忆有密切关系的称为“海马”的部位出现供血障碍而引起的。除此之外,有人认为是癫病发作的一种类型,也有人报道与遗传因素有关。

国内外学者根据对一过性遗忘患者长期观察结果,认为其预后虽然良好,但约71%患者会反复发作,发作间隔期几天到几年不等,少数可发展至完全性卒中或痴呆,所以认为值得警惕,不能掉以轻心。要预防本病,最根本的是预防有关的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心脏病等。
 
坚持适当锻炼和体力劳动,增强身体素质;保持乐观情绪;讲究饮食的科学性,不过量进食动物脂肪,多吃蔬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少饮酒,不吸烟等。一旦患了遗忘发作症,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抗血小板凝集和改善脑血循环的药物治疗,更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解除诱发因素,避免因反复发作而发展为完全性脑卒中或痴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