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爱在中国行适应力/耐受力健康 |
1、适应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是人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条件,“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普遍规律。人的一生中,内外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有时变化还很大,因此要求人们对各种变化作出相应的适应性反应。而对变动着的环境是否适应,是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
2、耐受力对精神刺激或压力的承受能力及抵抗能力统称为耐受力。不同个体的耐受力各不相同,对精神刺激的反应也各不相同。例如,亲人不幸死亡,有的悲痛欲绝,号哭不已;有的立刻昏倒,人事不省;有的虽遭受强烈的情感打击仍能保持坚强;有的则可能导致反应性精神病或癔病等。
3、控制力控制力是指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能力。人对自己的情绪、情感、思维和注意等心理活动及其行为表现是可以自觉地加以控制和调节的。当一个人心身健康时,心理活动就稳定正常,思维流畅,情感表达恰如其分,行为举止大方得体,反应良好。如果一个人总是不能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则表明他的心身出现了问题。所以,控制力水平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标准。
4、社会交往能力社会交往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人类心理活动得以产生和维持,有赖于社会交往的发展。个体若与世隔绝,社会交往被剥夺,往往出现心理障碍,甚至精神崩溃。因此,社会交往能力标志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5、康复力康复力是指个体在蒙受精神打击或刺激后心理创伤的复原能力。生活中任何人都难免遭受打击或蒙受冤屈,但由于个体认识与评价能力的水平以及阅历的不同,个体的气质和性格也不同,人们在遭受打击后复原所需要的时间和复原的程度也不同。有的人能很快康复,并且不留什么痕迹。有的人虽然能康复,但需要很长时间,而且一旦回忆往事,仍会耿耿于怀。有的人甚至不能完全恢复,无论在心理上、行为上和躯体上都留下了较深的痕迹。如原来性格活泼的人变得呆滞麻木,原来不拘小节的人变得谨小慎微,原来有独立性的人变得唯唯诺诺。这就有如躯体疾病,有人能很快治疗好并不留后遗症;有的人虽能治疗好,但容易复发;有的人则终身痼疾缠身。因此,康复力也是心理健康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