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久坐/肥胖/肺健康 |
现状中国人肺活量持续下降
我们把所有关爱的目光投向心脏、胃肠、肝脏甚至颈椎腰椎,却忽略了最重要的器官——肺。人不能忍受不呼吸哪怕一两分钟,却对肺容量的“萎缩”——肺活量下降熟视无睹。肺活量下降表示机体摄氧能力和排出废气的能力差,会导致诸如头痛、头晕、胸闷、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失眠等这些白领亚健康人群的通病。
由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公布的2000年国民体质监测的结果中,与15年前相比较,40至69岁男性肺活量由3347.2毫升下降到2441.3毫升,女性由2362.3毫升下降到1761.6毫升,分别下降28%和26%。2005年国民体质监测结果表明,男、女肺活量均呈进一步下降趋势。
专家指出,经常感觉气短、呼吸不畅、胸闷,甚至过度换气,这些都是肺功能减弱的表象。
警惕久坐、肥胖“废”了你的肺
不少呼吸内科专家直斥当今的不良生活方式导致肺功能“废用”,虽然无人研究肥胖、久坐与肺活量下降的关系,但“从道理上是可以讲通的”。
人们在出生前使用的呼吸方法最科学,婴儿自动利用人体中最大、最有效的呼吸肌——膈肌做深长呼吸,但随着年龄增长,渐渐地被由胸部肌肉活动产生的不科学的短浅呼吸所取代。大多数人每分钟进行10~16次的浅呼吸,这些浅呼吸都低于肺的实际能力,使肺功能在不知不觉中退化。
浅呼吸时,只有肺的上半部肺泡在工作,占全肺五分之四的中下肺叶的肺泡却在“休息”。长年累月如此,中下肺叶得不到锻炼,易使肺叶老化,呼吸功能差,满足不了各组织器官对氧的需求,机体抵抗力下降,易患呼吸道疾病,尤其是冬季,老年人偶感风寒易发生肺炎。肺的退行性疾病多侵犯老年人的中下肺叶,这与浅呼吸长期造成的中下肺叶“废用”有着密切关系。
肺活量从30岁就开始下降,人们常没有感觉,他呼吁像做心电图和测血压一样,常规体检中应增加肺功能检查。因为1/3的肺功能下降病人无明显症状,当活动能力下降时,应查肺功能,尤其是吸烟的人且活动力降低时必须检查。
建议每天深呼吸5分钟
美国医生呼吁成人要学习婴儿的呼吸,呼吸时又深又缓,腹部也是起起伏伏。夏熙郑建议,坐办公室的脑力劳动者,最好养成每天定时深呼吸5分钟的习惯。
其实,我国中医早就有呼吸到脐的说法,和深呼吸是一个意思。就是要求深吸气时,小腹要跟着收缩,呼气时,小腹要跟着放松,小腹的鼓荡要能带着腹腔和胸腔一起运动。
锻炼肺功能,每周可做3~5次、每次30分钟的步行或骑车等有氧运动。如果没有时间运动,则可以做做呼吸操。呼吸操本来是慢阻肺患者的治疗措施之一,肺功能差的人都可以学学。
呼吸操的具体做法是:
2005年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肺活量/毫升)
年龄
20~24 3656.2 2415.9
25~29 3687.8 2421.8
30~34 3593.9 2377.7
35~39 3492.6 2333.8
40~44 3329.1 2253.2
45~49 3187.7 2156.6
50~54 3022.5 2034.5
55~59 2885.4 19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