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东再向东

2025-11-11 20:53:09

        走前匆忙:明天将向何处行?

        老友夜来,指了条路:要走就走远点,山西!

        也正暗合我意。要么直接从故乡返程,回到我自己的故乡兰州。要么重温儿时候的梦想,一路向东,再向东。

        瞬间决定,就这样办了。不要说别人不相信,我都不信我自己。人生有时候就是这样,做出来一个连自己都有点惊奇的决策,而事先似乎并不经过预谋或者盘算,一秒而定。这样的经历你有过么?

        路线还是上次去延安的那条路线,过庆城,走太白,横穿子午岭到陕北,然后延着福银高速,过壶口,直插山西!

        可以说,除了山西,陕北还算是熟悉一点,至少走过路过,打卡而过。而山西则是全新的山西,嘎嘎新。

        身上没带一分钱——我指实物货币。但一点都不担心。我们大西北,我们甘肃足够落后了,连修鞋卖菜的早都用上了二维码,说句不好听的,叫花子如果不摆个二维码都要不到一分钱,山西难道还能落后过我们?况且,现在连我们甘肃都不见叫花子了,信不信由你。

        这一路果然无比顺利,方向盘在握,一机在手,行遍山西无忧。

        在开车人的眼里,山西本就不大,算是个小地方。

        也不能这样讲,对常年行走在路上的人来说,山西本本就不够看的。

        这话也不对,对我们大西北来得人而言,每天走个千儿八百里,不算是什么大问题。山西够怎么走呢?

        反正那个意思就是,山西好,山好,水好,人也好。

        从南一直向北,老婆情不自禁唱起儿时歌谣: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

        我说,郭兰英当年是站在北边高处往南看才这样唱的,我们正好是反向而行。

        来临汾,过介休,走平遥,到祁县,上太原,去大同!

        一路胜地美景看不够。山西古文化太博大精深,非但有二三千年前的,也有一两千年的,还有几数百年的,地上地下,就差空中。山西人不炒作,他们非是不精明,只是一味低调再低调。

        这次也终于知道,为什么天下古董商尽出山西了,实在是,他们有,他们太多,他们甚至有点,无视。

         山西的文博业搞得非常好。每一个景点,都尽善尽美,包括任意一栋建筑,及全部配套措施,一屋一室一草一木一砖又一瓦,全都尽在心里。他们是真正用了心思的,一句话,无可挑剔。

        乔家大院已经足够完美了,却还是被自我反省批评,摘了五星级的牌子,看看他们是如何严格要求自己的。

        再看看大同,那种气势磅礴的古城,耿大人做得好,做得对,我一万个支持。八百年后,今天的大同,也是一座古城,而且会更古更老,中华文明的根脉延续,靠得就是这些实体支撑。

        大美山西,文博山西,我爱山西,不虚此行。

        自己都没想到,梦里去过,书里访过多少回的,今天说走就走,拔脚就去了,真不是一时兴起,可能是早就谋算了大半生吧,心神往之久矣。

        最后怎么也得补充说来一句,这一路,遇到了无数个打过交道的山西人,摆摊的,开店的,卖饭的,偶然问过道的,无不热情主动,心怀善念,语存真声。阿米托佛,你们无愧于是中华民族正宗的传人。

        我听来一句,山西人是汉族血统最纯正的一群,我震惊了,更是信服了。也许我跟他们比,就是一个,外来人。你懂的。

 

                                            20251111日星期二下午839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前一篇: 向前进 后一篇:还愿之旅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