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浮宫文物被盗及巴黎圣母院火灾事件也给予我们以警示。
古老建筑类的博物馆,人流又特别稠密,安全方面肯定会有很多疏漏,有些需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卢浮宫,大卫像就立在哪里,不怕那个疯子给你推倒给碎了?还有,世界名画就挂在那里任人写生,不怕被人给冲上去泼满油漆毁了?
我一直说过,把北京故宫当成文物存放地式的陈列馆是不太恰当的。
故宫,只有一个单纯目的,就是参观古老的房子。而故宫博物馆,应该另起炉灶,以战时“三防”为第一要务,属于最高级别的现代化建筑。
单纯古老的房子,就只有一个宏大目标:防火。除去防火,再无更艰巨的任务。六百年的故宫,我们应该有一种信心,再让它来一个安安全全的六百年,至少,一间房子都不被火烧水泡。
至于怎么才能达成这个看似简单,实则一点都不容易的目地,我们就可以尽情展开自我的高科技手段了,我们中国,不是已经成为世界强国了么?想必这也不算是什么太大太难的事情。
消防自然是头等大事。可故宫大啊,故宫门槛多啊,门槛也高啊,高高低低,曲曲回回,迷宫式的布局简直不要太复杂啊,民间传说的九千九百间房啊,假如任意犄角旮旯里发生一处燃烧点,如何做到第一时间感知,第一时间出动,第一时间控制呢?
问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即便是你领着消防队开着大卡车出动了,可那个僻静小院落,门在哪里?谁能领着一路过去?门上的钥匙又在谁手里,那个拿钥匙的谁,他那时间又在哪里呢?九千间房子啊,九千把钥匙啊。
这是个故宫难题,也是个世界难题。巴黎圣母院就一处小小的院落,就一个单体建筑,不是说烧就烧了,烧了个一塌糊涂,故宫可比它大多了,而且都是极其脆弱的土木建筑,横烧一条线,竖烧一大片,烧完了片甲不留式的,难度大不大?
一些看似现代的消防手段,在故宫里是很难施出来拳脚的。我所知道,大消防车开不进,小消防车水不够用,故宫别说通车了,通个自行车都难。
还有,若大的故宫半夜里基本是空无一人,无人值守的。
还有,这些年里,也有别有用心者,暗夜中是潜伏在故宫里,图谋过不规,如果他们是纵火犯呢?也许只里要一根火柴的事情。
我为故宫简直是操碎了心思,这些年写这玩意都好几次了,今天又不吝笔墨再强调一次。故宫的管理者,其实你们就一项最最核心重要的任务,看好故宫,不被火烧。当然,也要时时注意维修,别让老屋子给莫名塌掉,其余就没有了。
说罢故宫说别的,就是博物馆里文物的防盗及防损问题。
去过国家历史博物馆,可谓是洋洋洒洒蔚为大观,其中许多珍贵文物,因为种种原因,比如体形过大,直接裸置于观者面前,也就是说,人们是可以直接触摸到的。
这个,难道不是一种隐患呢?如果有人直接出手杀死呢?有人类中,可是有那种间歇式精神病的啊。如果他给你弄伤了,你追究能怎么样,不追究又能如何?文物已经不可逆性地损毁掉了。
另外就是展柜中文物的固定问题。许多非常脆弱的展品,如陶器、玉器、瓷器,许多只是简单摆列在柜台里,并无特殊加固。
只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有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那怕震级并不是那样高,这些展品移位或者坠落,损伤又算是谁的呢?
还有看不见的日常,比如文物库房里,物件都是怎么科学保管的,防水防潮防震等等。
另外,针对中国的公立博物馆,还有一个令人揪心处,就是文物的登记造册及保管问题。之所以说“中国式”的保管问题,是因为我们的管理体制,总有人不放心之处。
举一个例子,广东某高校美术馆,这些年间,里边的一些精品真迹,居然被人有计划有目的地,整体调包,用赝品替换了,你说这都是怎么回事?
随便一间博物馆,里边大了,文物海了,成千上万,大大小小,零零总总,总有人有机会下手,防不胜防啊。
还有,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每到一定时间,他们会批处理一些文物,以各种理由,过期或者赝品,种种种种,这个又如何来管控和操作呢?会不会权力又在中间发生强大的无可辩驳的作用了呢?
防不胜防也得硬防。我们的目标就是,一个不放弃,一个不抛弃。
这对每一家博物馆,都是一个挑战性的课题。
中国博物馆的正规化建设,跟其它体制一样,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万不可满足与松懈。
也许正因为喜欢这些,所以才过多操心。文物即是一个国家的直观历史,一个民族文明的心路历程,说小说大,都是这么回事,能不珍惜爱护么?
2025年10月27日星期一上午9时40分
文物警示录
卢浮宫文物被盗及巴黎圣母院火灾事件也给予我们以警示。
古老建筑类的博物馆,人流又特别稠密,安全方面肯定会有很多疏漏,有些需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
卢浮宫,大卫像就立在哪里,不怕那个疯子给你推倒给碎了?还有,世界名画就挂在那里任人写生,不怕被人给冲上去泼满油漆毁了?
我一直说过,把北京故宫当成文物存放地式的陈列馆是不太恰当的。
故宫,只有一个单纯目的,就是参观古老的房子。而故宫博物馆,应该另起炉灶,以战时“三防”为第一要务,属于最高级别的现代化建筑。
单纯古老的房子,就只有一个宏大目标:防火。除去防火,再无更艰巨的任务。六百年的故宫,我们应该有一种信心,再让它来一个安安全全的六百年,至少,一间房子都不被火烧水泡。
至于怎么才能达成这个看似简单,实则一点都不容易的目地,我们就可以尽情展开自我的高科技手段了,我们中国,不是已经成为世界强国了么?想必这也不算是什么太大太难的事情。
消防自然是头等大事。可故宫大啊,故宫门槛多啊,门槛也高啊,高高低低,曲曲回回,迷宫式的布局简直不要太复杂啊,民间传说的九千九百间房啊,假如任意犄角旮旯里发生一处燃烧点,如何做到第一时间感知,第一时间出动,第一时间控制呢?
问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即便是你领着消防队开着大卡车出动了,可那个僻静小院落,门在哪里?谁能领着一路过去?门上的钥匙又在谁手里,那个拿钥匙的谁,他那时间又在哪里呢?九千间房子啊,九千把钥匙啊。
这是个故宫难题,也是个世界难题。巴黎圣母院就一处小小的院落,就一个单体建筑,不是说烧就烧了,烧了个一塌糊涂,故宫可比它大多了,而且都是极其脆弱的土木建筑,横烧一条线,竖烧一大片,烧完了片甲不留式的,难度大不大?
一些看似现代的消防手段,在故宫里是很难施出来拳脚的。我所知道,大消防车开不进,小消防车水不够用,故宫别说通车了,通个自行车都难。
还有,若大的故宫半夜里基本是空无一人,无人值守的。
还有,这些年里,也有别有用心者,暗夜中是潜伏在故宫里,图谋过不规,如果他们是纵火犯呢?也许只里要一根火柴的事情。
我为故宫简直是操碎了心思,这些年写这玩意都好几次了,今天又不吝笔墨再强调一次。故宫的管理者,其实你们就一项最最核心重要的任务,看好故宫,不被火烧。当然,也要时时注意维修,别让老屋子给莫名塌掉,其余就没有了。
说罢故宫说别的,就是博物馆里文物的防盗及防损问题。
去过国家历史博物馆,可谓是洋洋洒洒蔚为大观,其中许多珍贵文物,因为种种原因,比如体形过大,直接裸置于观者面前,也就是说,人们是可以直接触摸到的。
这个,难道不是一种隐患呢?如果有人直接出手杀死呢?有人类中,可是有那种间歇式精神病的啊。如果他给你弄伤了,你追究能怎么样,不追究又能如何?文物已经不可逆性地损毁掉了。
另外就是展柜中文物的固定问题。许多非常脆弱的展品,如陶器、玉器、瓷器,许多只是简单摆列在柜台里,并无特殊加固。
只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有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那怕震级并不是那样高,这些展品移位或者坠落,损伤又算是谁的呢?
还有看不见的日常,比如文物库房里,物件都是怎么科学保管的,防水防潮防震等等。
另外,针对中国的公立博物馆,还有一个令人揪心处,就是文物的登记造册及保管问题。之所以说“中国式”的保管问题,是因为我们的管理体制,总有人不放心之处。
举一个例子,广东某高校美术馆,这些年间,里边的一些精品真迹,居然被人有计划有目的地,整体调包,用赝品替换了,你说这都是怎么回事?
随便一间博物馆,里边大了,文物海了,成千上万,大大小小,零零总总,总有人有机会下手,防不胜防啊。
还有,有没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每到一定时间,他们会批处理一些文物,以各种理由,过期或者赝品,种种种种,这个又如何来管控和操作呢?会不会权力又在中间发生强大的无可辩驳的作用了呢?
防不胜防也得硬防。我们的目标就是,一个不放弃,一个不抛弃。
这对每一家博物馆,都是一个挑战性的课题。
中国博物馆的正规化建设,跟其它体制一样,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万不可满足与松懈。
也许正因为喜欢这些,所以才过多操心。文物即是一个国家的直观历史,一个民族文明的心路历程,说小说大,都是这么回事,能不珍惜爱护么?
2025年10月27日星期一上午9时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