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的底色

2025-10-14 09:15:39

  过去,有句不经意的话,现在偶然想起来还是意味隽永的:“知识分子要保持适度的贫寒,才能更深刻地反思。”

  这种贫寒并非饥寒交迫那种,而是,与最底层的人群,颜色极度靠近。

  这种“底色”,也并非只指衣食住行,而且指,在政治上没有融进权力及利益团伙,只保持一种相对清醒的孤独。

  这样的人,能思考,会发声,且永远站在大多数这一类别当中,只为着他们的生存境况鼓与呼。

  因为,社会终究归于人的社会,是所有人的社会。人类最后追求的一种大同,应该还是人类的群体大同,而不只是一部分,少数特权阶层。

  人类在相当漫长的时间内,应该还是物质极端匮乏的,这终究会产生分配的一种多吃多占不公不平,而知识分子,就充当了这类的,吹哨警示人。

  另外,知识分子,也不只是所谓“识文断字”的人,广义来讲,指那类有见识有真知的,特别是来自于实践,知道民间疾苦的,怀有起码良知的人。

  很多会看文章的,其实屁股早就坐在了利益集团一方,或者自我本就凭借着所谓的学识,成为利益集团的一分子,他们眼睛向上,再也不肯多俯视民间的任何疾痛,所有的说辞都选择性回避甚至直接屏蔽删除掉了。而更加狠毒的是,他们甚至视这类大众如同寇仇,更是加以蔑视与挞伐。

  所以也有句话来形容他们:流氓不可怕,可怕的是流氓有文化。

  有文化的流氓,指的就是他们。这跟知识与知识分子是不沾边际的,称其为持笔的“文盗”可能更加准确吧。

  我们之所以还看书,日三省乎己,而且几十年来顽强坚守一点初心——指的就是自我的一种内心松弛与躺平,不向俗世而奋力图强,也是认清了,可能天生下来,就不会是那样的人。

  永远只能流于民间,甘受一种最基础的苦痛。所以,心多有不愿,更来一些反思。

  这中间没有卖国者,只有对社会公正的一种最原始朴素的表达,对强权的一种额外的监督与提醒。

  古人都说,民不患寡而患不均。知识分子最终追索的,只不过是社会的一种相对公平罢了,再无多余的其它。这哪里能等同于反社会反人类?又怎么能跟卖国混同一起呢?

  虽无多少文化,但良知总还是有一点的,不肯泯灭。正因为几十年来被排斥挤压于最下层,身负的种种压力与不堪,更让人觉得,有些话不说不快,一吐为尽。

  如果不说,总感觉这辈子,白来了一场,白活了人生。至少能让后世来者,知道先辈们也有一种曾经的清醒与努力,好让他们更能持续接力下去。

  做一个人是无可奈何的,做一个像人样的,真正的知识分子,则多少还需要一些努力,思考还有良知,外加一些勇气。

  那高层肯定就没有“知识分子”了么?

  你觉得,他们还能称或者配称“知识分子”么?这样的人,早就不存在了,他们只是沦为权力的鼓噪者或者应声虫,否则,第一时间就被清除到一干二净了。

  说过的话再说一遍:知识分子,首先最重要的,他得是一个有良知的人,而良知,会被那怕丁点权力,所一步步腐蚀吞噬,你觉得到了最后,谁还会留存那怕丝毫呢?所以,真正的知识分子,就是守着初心良知的,蜷伏于社会底层的,且还敢发声的那些人吧。

 

 

                      20251014日星期二上午95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前一篇: 为有牺牲多壮志 后一篇:时世易也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