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之忆

2025-08-22 06:41:25

        记得上世纪末,九六年或者是九七年,或者更晚一点,刚刚从英国回来的朋友带了一款全新的电子玩意儿:数码相机。

        东西不大,跟现在的手机差不多大,厚一些。它的神奇之处在于,可以不用胶卷,拍完直接下载到电脑里就行。

        这得多方便、多省钱啊。

        只是当时的相素喜人(第一次听说像素这个单词,很新鲜哦),大概几十万,或者上百万吧,我已经记忆不清了。就这样一台机子,换算下来也得上万块人民币了。

        后来很快,兰州最阔气的西关民百大楼的柜台里也有同类档次的机子,价值也是定在数千上万元的程度。

        朋友正告我:这还不是当时最先进的数码机。从他带回来的资料里可以看见,有一款身穿大红紧身长裙的金发美女,清晰度已经达到印刷级别的了,让人简直不能相信自己的眼睛:难道这就是数码机拍摄出来的么?看起来未来一定是属于它的了,胶片机的末日来临了。

        世纪交替,数码机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我最习惯用的是一台索尼机,只能说性价比已经非常非常好,虽然效果不能说绝对超越了胶片机,但已经无限接近了,完全够用了,方便且快捷,只是在色彩和锐度上,略显一点不足。有一段时间是胶片机和数码轮换着一齐上阵的。

        有那么几年,天天在兰州街头溜达拍摄,回来立刻在网站上发表上传,命名为“图说兰州”,也算是做的一点公益事业吧,回想起来还是挺有价值的。如果没有数码相机,那是完全不能想象的。

        这台我很稀罕的机子,在一次单位与回民的集体冲突中,被围攻然后抢劫去了,公安也不了了之,这民族问题,永远是难以触碰的问题,大有“法不责众”的意味。

        世纪初两种相机交替的那段时间,单位有位爱好摄影的骨灰级人物,嫁女儿的那天,找来好几位照像师,买了一包的柯达富士卷,说无限畅拍、双保障。他还刻意强调,绝对不允许拿数码拍,因为数码的效果永远达不到胶片的程度。

        有点太过绝对了吧?老辈人物就是这样,极限追求,还冥顽不灵。

        要问我现在数码相机怎么样?

        回答是,好啊,十分好啊,已经完全取代了传统胶片了。最经典的一款就是佳能5D系列,完美。

        但,话说回来,数码和胶片还是有点差别的,就跟当年,胶片机的时代,每一种胶卷也是有差别的,不知道是色彩,或者是饱合度还是锐度啥的,总有一些说不清楚的东西。很多人至今也是怀念和坚持。只是能怎么的?街上已经没有卖胶片的地方了,也冲不出来你想要的质量。

        听说“乐凯”恢复胶片生产了,什么意思?有市场么?单纯怀旧么?则是不知道的。反正我是不会再用了,简直不要太麻烦,太浪费钱,只为追求那一点点体验不出来的异样感。

        今天的手机,动辄上亿数亿相素,这跟当年的几十万相素相比,云泥之别啊。我只能说,打败你的不是同行,真是跨界。是时间,是科技。

        汽车也有这样的意思吧,油车跑了整整一百多年,也该让位给新一代的新能源汽车了,这似乎也是大势所趋。

        我不信欧美不跟。不跟你就是守旧,就是落后,就是闭关锁国,等着别人找上门来修理你,信不信吧。

 

                                                          2025822日星期五上午630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前一篇: 实力与地位 后一篇:亚洲的复兴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