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了人间

2025-08-20 07:52:22

        四十年前年轻人嘴里谈论的是,车行车,照相机。别人是什么,洒家我最关心这个。

        男人么。如果再有一只上海表,基本就满足了。

        那时候,是一个月工资100块谈论的事情。

        我的开销基本是:月伙食10块钱,三人搭伙,30块,管饱不管好。

        剩余的,看电影录像算是一项开支,还有就是买磁带。喜欢逛音响商店听磁带,一盘大约5块钱的样子。另外就是,买照相机,还帐。

        当时看上两款,南关什字老字号兰州照相馆里,一款是上海产的135单反海鸥,在中国算是最高级的,价格是600多,另一款是广州产珠江S207,价格500多,就为这100块的差距,忍痛割爱选了“珠江”。这也让我后悔了很久。

        “珠江”的小毛病太多,修了很多回,那时候没“保修”一说,又花了无数的银子。

一个月挣100的人,买了500多的一件大商品,借了别人400,还了整整一年的样子,很吃力,很吃力。

        有了相机,就另外增加一项开支,胶卷钱和洗相钱,一卷富士或者柯达20多块,够意思吧?洗相多少忘了,也不老少,至少也得20多。

        有了相机这一层,别的玩物都得靠后了。记得同事好不容易搞来一张“凤凰”牌“二八轻便”大包链自行车票,120元一辆,还是忍心拒绝了,买不起!

        后来,父亲从小镇自由市场买了一辆旧款红旗大轻便,似乎40来块,我高兴了好一阵,爱惜到每天都擦试一遍的程度,后来却让小偷给偷去了。

        对,那个年代小偷特别多,我连续丢过三辆,猖獗到何等程度。

        第一块手表是在兰州南关老“亨德利”钟表商店里买的,别人寄售的一块大块头男式“海鸥”日历表,除了字盘有点轻微擦伤,其余一切完好,走时准确,价格只有30多块,喜出望外、普大喜奔。

        现在唯一留下纪念的只有这块表了,跟高中时候父亲5块钱给我买的第一块电子表放在一起,成为一个时代的念想。

        比这略微后来的几年,想法就多了,比如想买一款日本的小随身听,当时也不便宜,但也不是必须品。再后来就是,单放机,知道的人都知道。至于电视机这类大件,那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一般说来,进入到九十年代,结婚三大件是必须要考虑的了,只是人人都要倾尽全力才行,我也不知道全力指哪种神力,有时候是一辈子人的,有时候是几辈子人积攒下来的。

        记得当时结个婚,那样不是钱?房子,家俱,电视冰箱彩电,后来的音响,VCD机,再后来加上个人电脑,全套下来算算是多少?一个月几百块,你得怎么样努力才能顺利成个家?

        汽车呢?

        没影的事情,几乎没人谈论过汽车的事情。一个国家一年才造多少辆轿子车?几十万辆?几百万辆?最好的轿子车有三种,上海的桑塔纳,后来一汽的捷达,高级一点的有奥迪100、奥迪200,能坐者非富即贵,个个都是国企老总级别的。

        二千年以前,我们单位领导没什么专用小汽车之说。小汽车有,不专用。至于家用小汽车那是二十一世纪以后的事情了,满打满算,至今也就二十来年。

        现在的小汽车是个什么成色,简直是,瑟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2025820日星期三上午741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前一篇: 中国伟大 后一篇:全民收藏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