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货在民间

2025-07-23 11:08:27

  忽然有种感觉,博物馆里的有些东西,不怎么太好了。

  当然不是指所有,不指“兵马俑”这样的。

  有些小件,普通类别的,博物馆里摆放出来的几乎都不怎么精美,规格不怎么“高大上”了。

  就像笑话里说的:“故宫一件我一件,故宫没盖有我盖。”

  这话没毛病。玩古董的高手在民间。古董中的高货也在民间。

  比如古钱币,中国最厉害的专业博物馆,最厉害的国家馆藏,也收获不了民间大师手里的一些精品美品绝品。

  古青铜镜更是如此。我亲眼目睹过的,无论从直播中,实体店中,还是拍卖图录中,见到过的,远超过博物馆里摆放的。无论品种、数量还是绝美程度。民间绝对第一。世界上没有一个青铜古镜馆里的藏品,可以和收藏家手里的高货相提并论。

  青铜器大体也是如此。除去世人所共知的一些,如后母戊鼎、大克鼎、大盂鼎、毛公鼎、何尊、利簋这些耳熟能详的,剩余的呢?

  几乎全在民间,信不信由你。

  二三千年离现在似乎很遥远,其实也很近。举国之力,历朝历代历年,铸造出来多少精美异常的青铜器具,历年来又被挖掘盗掘了多少,而博物馆的建立这才多少年,正规的考古学又才多少年,他们又能收拢起多少千年文物?

  况且,公立博物馆,处处是蛀虫。这个,懂的都懂。所谓的“故宫一件我一件,故宫没盖我有盖”,也是这么样来的。

  广州美术学院图书馆原馆长监守自盗掉包名画涉案近亿元

  民间藏家向陕西省咸阳市政协捐赠120多件于右任书法,因捐物年代久远下落不明,咸阳政协官员涉嫌私分于右任书法作品。

  这其实只是沧海一粟。本质应该是:“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没有什么人把公家东西当成国宝来对待。也没有哪家博物馆会管理金库那样管理文物,更没有那位管理者会像爱护眼睛那样爱护文物——除非这双“眼睛”是自己的。

  然后,被盗掘出来的,调包出来的,必然重新回归到民间……

  然后,民间不出手,出手必精品。

  没有做过普调普查,应该就是,如果博物馆里保持有一件文物,民间同类则是十件百件。

  中国所有博物馆里如果有一百万件,民间手里同类应该就有一千万件、一亿件。

  就是这样的一个对比体量。

  洒家我在兰州隍庙周边闲逛的这些年,或者就是古董谱子、地下室的地摊里,便亲眼见过太多太多的精美东西。说句实在话,时时有这样的感憾:

  这件,这个品极,这种品相,甘肃博物馆里没有,故宫应该都没有。

  有时候看看网络直播,主播们拿出来的东西,一件两件三件,甚至七件八件九件,件件绝精,还是那句感叹:故宫没有,国家博物馆里应该也没有,大英博物馆里都没有。

  中国这海大了,水更深了。

 

 

                  2025723日星期三上午1051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