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存在并发展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是需要娱乐的,特别是普众的百姓人需要大量廉价的娱乐,可以消费得起的娱乐。
人如果失去了娱乐,真的会死,不死也得疯。
生活本身就足够苦焦了,如果再无娱乐,你想到后果严重性了么?
翻开来史书,帝王豢养伶优的记录层出不穷。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里,长年携带着一支秦腔班子,凶险中求得一阵子快乐放纵。
知道西太后的故事了吧?她可是个知戏懂戏的人,中国的京剧振兴,有她的一份功劳。
旗手当然更是,京剧的第二次腾飞,更有她一半的功绩,这话是一点都不过分的。
在现代娱乐、外国娱乐方式没能进入中国之前,中国人民的自娱自乐方式,就是听戏,拉二胡,看杂耍,跑旱船,舞龙灯,赛龙舟这些。
少数民族也有少数民族的,三月三,泼水节,那达幕赛马叼羊。
当然各民族有各民族独特的音乐和舞蹈,更是随时随口就来。民间歌舞,是任何一个民族传承的独有符号,甚至是刻在基因里的。
但是,现在,一切都被现代文明社会,打乱套了。
出行的快捷与方便,人口的过度集中与过度流通,自然村落的逐步消亡,一切人文生态都发生着剧烈而深刻的变化。
地域感消失了,方言消失了,传统的东西,服饰饮食习惯,甚至于思维方式都渐渐脱离开原有的样子了。
这样说吧,远在天边的,也如同身在北京。
大家都说一样的普通话,关心一样的国际时势,文化交流与渗透,全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几乎是同步进行的:北京人刚刚看到的一条抖音,西北边陲的,也秒看到,没有任何时空差距感。
说起现代人的娱乐方式,那可就多了,西洋的几乎全方位进占,体育几乎就秒了中国的一切传统健身类的娱乐项目,还有音乐绘画等等,今天更有电影电视,电脑手机,更有各类成瘾的软性毒品,诸如电子游戏、金融博彩等等。
太多了,不甚枚举,而一个人的精力却是有限的,生命也非无涯式的,这些你只要沉迷于一类一种,这辈子恐怕都难以翻身,更何况如此众多,万炮齐轰,安能保持自我的一种独立和完整呢?
民间传统的,相对廉价的那些娱乐方式,渐行渐远,然后就静等着消亡吧。什么传统戏剧,传统民歌,传统舞蹈,传统节日,传统服饰餐饮,等等等等。
看满大街的洋人饮食店,还有奇装异服,还有言语打扮,喝洋酒过洋节跳洋舞说洋话,这都是自觉不自觉的事情,没人教,天然会。
以后,你还感觉到,中国的京剧秦腔,还会送孩子们去学习继承么?
那些动人的,影响了几数百年的民间风土乡调,还会有人继续传唱下去么?
也许有,也许没有。但总体肯定是向弱向衰的。因为人生也只有一辈子,这辈子太短,爱好了这个,自然就放弃了那个,鱼和熊掌那能兼得?
像是我周边,几乎找不到一个对传统的东西上点心思的人了。他们都是,看电影,吃拷串,玩游戏,打电脑,过洋节的一众人。
文化符号的消失,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不知道好坏荣辱,一切都在未知中。
2025年7月16日星期三上午6时44分
传统的消亡
民间艺术存在并发展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是需要娱乐的,特别是普众的百姓人需要大量廉价的娱乐,可以消费得起的娱乐。
人如果失去了娱乐,真的会死,不死也得疯。
生活本身就足够苦焦了,如果再无娱乐,你想到后果严重性了么?
翻开来史书,帝王豢养伶优的记录层出不穷。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里,长年携带着一支秦腔班子,凶险中求得一阵子快乐放纵。
知道西太后的故事了吧?她可是个知戏懂戏的人,中国的京剧振兴,有她的一份功劳。
旗手当然更是,京剧的第二次腾飞,更有她一半的功绩,这话是一点都不过分的。
在现代娱乐、外国娱乐方式没能进入中国之前,中国人民的自娱自乐方式,就是听戏,拉二胡,看杂耍,跑旱船,舞龙灯,赛龙舟这些。
少数民族也有少数民族的,三月三,泼水节,那达幕赛马叼羊。
当然各民族有各民族独特的音乐和舞蹈,更是随时随口就来。民间歌舞,是任何一个民族传承的独有符号,甚至是刻在基因里的。
但是,现在,一切都被现代文明社会,打乱套了。
出行的快捷与方便,人口的过度集中与过度流通,自然村落的逐步消亡,一切人文生态都发生着剧烈而深刻的变化。
地域感消失了,方言消失了,传统的东西,服饰饮食习惯,甚至于思维方式都渐渐脱离开原有的样子了。
这样说吧,远在天边的,也如同身在北京。
大家都说一样的普通话,关心一样的国际时势,文化交流与渗透,全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几乎是同步进行的:北京人刚刚看到的一条抖音,西北边陲的,也秒看到,没有任何时空差距感。
说起现代人的娱乐方式,那可就多了,西洋的几乎全方位进占,体育几乎就秒了中国的一切传统健身类的娱乐项目,还有音乐绘画等等,今天更有电影电视,电脑手机,更有各类成瘾的软性毒品,诸如电子游戏、金融博彩等等。
太多了,不甚枚举,而一个人的精力却是有限的,生命也非无涯式的,这些你只要沉迷于一类一种,这辈子恐怕都难以翻身,更何况如此众多,万炮齐轰,安能保持自我的一种独立和完整呢?
民间传统的,相对廉价的那些娱乐方式,渐行渐远,然后就静等着消亡吧。什么传统戏剧,传统民歌,传统舞蹈,传统节日,传统服饰餐饮,等等等等。
看满大街的洋人饮食店,还有奇装异服,还有言语打扮,喝洋酒过洋节跳洋舞说洋话,这都是自觉不自觉的事情,没人教,天然会。
以后,你还感觉到,中国的京剧秦腔,还会送孩子们去学习继承么?
那些动人的,影响了几数百年的民间风土乡调,还会有人继续传唱下去么?
也许有,也许没有。但总体肯定是向弱向衰的。因为人生也只有一辈子,这辈子太短,爱好了这个,自然就放弃了那个,鱼和熊掌那能兼得?
像是我周边,几乎找不到一个对传统的东西上点心思的人了。他们都是,看电影,吃拷串,玩游戏,打电脑,过洋节的一众人。
文化符号的消失,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不知道好坏荣辱,一切都在未知中。
2025年7月16日星期三上午6时4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