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八十年代青春期的过来人,一直顽固地以为,八十年代算是最干净的年代,那时候人纯洁啊,根本没那么复杂多事,我指我们这些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
那时间考高中,全地区七县无数各类初中有才情有实力想报名“一中”的,全都集中起来在“一中”校园里统一考试,我们“一中”初中部的也是一样,自由报名,考试,达标者录。
可以这样说,从多少报考者中,只录取三百名,分成六个班,每班整整齐齐五十人。虽然不算是全地区三万平方公里二百五十万人口同龄人中最优秀的三百个,也是占了相当比例的“精英”。很幸运,我也是其中的一个。记得发榜的时间,在“一中”校园墙头大红纸上看到自己名字的时候那种无言的兴奋劲。
“一中”初三“四班”六十多个毕业生,能考进本校高中部的也仅有十三名,许多同窗三年多的好朋友好玩伴,当时就算再见了,许多就此“诀别”。
虽说高一每班刚开始有五十名,可后来渐渐多了起来,减减增增,最多时候能有六十多个了。怎么多出来的就不知道了。
高三时候分班,从六个班里多分出来一个文科班(第七班),人数大概有六、七十名,具体也记不太清楚了,因为还新进了一批往届落榜复读的,人数竟达到八、九十名,再过了一阵子,又不知道从哪里来了一些,最多时候超过了一百个。
老班级根本是坐不下,文科班教室搬到了大操场边上那排平房的最西头大间,这才勉强容身。
班额过大,老师根本顾及不过来,索性不多加管理,众生处于一种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放飞的状态当中,每天人声吵杂、片刻不宁。很少再能听见新鲜的讲课内容了,基本是以练卷讲卷为重。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高考预选。
预选考试大约是在来年五月份的时候,其规整严肃程度绝不亚于高考。考完以后,班上仅剩余三十来个,一下子安静了许多,这才感觉到一种无形压力。
如果努努力,或许真能考中一所学校,那怕是所任意中专,也能吃一口官饭,算是有稳定的工作了。
刚刚新结交几个月的朋友们突然又离开了,又一时再无旁人,也正是从那时间才定神略微认真地看起书了。
当年是以比最底录取线高十分的成绩被同城师专录取了。有点不好意思,但也很庆幸,至少省钱省心。如若是再复读,恐怕还没有今天的成绩呢。因为自己是偏门的,英语数学算是个大难关,特别是英语,一无是处,二十六个字母都记不齐全的那种。
师专当时每个班有五十个,其中还包括七八个进修生,年纪普遍在三、四十岁的样子。另外还有一两个所谓的“旁听生”,属于关系户,师专的教师子弟一类。一般独来独往,也不住校,不知道他们最终结果怎么样,毕业不毕业,发不发证。
进了学校这才知道,班里的许多同学,高考分数是低于录取线的,一是学校因为录取率不足,降分择取,另一个原因是,许多同学因为有种种加分项,比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之类,或是来自于少数民族地区、困难地区,或有其它原因,总之,远远达不到录取线的,照样录为正式生。
这是今天回想起来的一点东西。当时是对这些丝毫不在意的。无论如何,能在一个班里,能同学一场,都是好朋友,好兄弟姐妹们。虽然离开校门以后,从此天涯路人,但只要一念起,突然想起一个名字,一个面容,都是一种美好的回味。
远比今天遇到单位同事们,不知道要亲多少回。
当年的同学们都好吧,我似乎有些已经不记得了,你们还能想起我来么?想不起来没关系啊,只要大家都好着就好!
好好活着,都别忘掉初心啊。老张,生荣,大齐小齐,凯山,伟翔,静文,张兰……
2025年6月26日星期四上午6时47分
那时花季
我是八十年代青春期的过来人,一直顽固地以为,八十年代算是最干净的年代,那时候人纯洁啊,根本没那么复杂多事,我指我们这些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们。
那时间考高中,全地区七县无数各类初中有才情有实力想报名“一中”的,全都集中起来在“一中”校园里统一考试,我们“一中”初中部的也是一样,自由报名,考试,达标者录。
可以这样说,从多少报考者中,只录取三百名,分成六个班,每班整整齐齐五十人。虽然不算是全地区三万平方公里二百五十万人口同龄人中最优秀的三百个,也是占了相当比例的“精英”。很幸运,我也是其中的一个。记得发榜的时间,在“一中”校园墙头大红纸上看到自己名字的时候那种无言的兴奋劲。
“一中”初三“四班”六十多个毕业生,能考进本校高中部的也仅有十三名,许多同窗三年多的好朋友好玩伴,当时就算再见了,许多就此“诀别”。
虽说高一每班刚开始有五十名,可后来渐渐多了起来,减减增增,最多时候能有六十多个了。怎么多出来的就不知道了。
高三时候分班,从六个班里多分出来一个文科班(第七班),人数大概有六、七十名,具体也记不太清楚了,因为还新进了一批往届落榜复读的,人数竟达到八、九十名,再过了一阵子,又不知道从哪里来了一些,最多时候超过了一百个。
老班级根本是坐不下,文科班教室搬到了大操场边上那排平房的最西头大间,这才勉强容身。
班额过大,老师根本顾及不过来,索性不多加管理,众生处于一种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放飞的状态当中,每天人声吵杂、片刻不宁。很少再能听见新鲜的讲课内容了,基本是以练卷讲卷为重。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高考预选。
预选考试大约是在来年五月份的时候,其规整严肃程度绝不亚于高考。考完以后,班上仅剩余三十来个,一下子安静了许多,这才感觉到一种无形压力。
如果努努力,或许真能考中一所学校,那怕是所任意中专,也能吃一口官饭,算是有稳定的工作了。
刚刚新结交几个月的朋友们突然又离开了,又一时再无旁人,也正是从那时间才定神略微认真地看起书了。
当年是以比最底录取线高十分的成绩被同城师专录取了。有点不好意思,但也很庆幸,至少省钱省心。如若是再复读,恐怕还没有今天的成绩呢。因为自己是偏门的,英语数学算是个大难关,特别是英语,一无是处,二十六个字母都记不齐全的那种。
师专当时每个班有五十个,其中还包括七八个进修生,年纪普遍在三、四十岁的样子。另外还有一两个所谓的“旁听生”,属于关系户,师专的教师子弟一类。一般独来独往,也不住校,不知道他们最终结果怎么样,毕业不毕业,发不发证。
进了学校这才知道,班里的许多同学,高考分数是低于录取线的,一是学校因为录取率不足,降分择取,另一个原因是,许多同学因为有种种加分项,比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之类,或是来自于少数民族地区、困难地区,或有其它原因,总之,远远达不到录取线的,照样录为正式生。
这是今天回想起来的一点东西。当时是对这些丝毫不在意的。无论如何,能在一个班里,能同学一场,都是好朋友,好兄弟姐妹们。虽然离开校门以后,从此天涯路人,但只要一念起,突然想起一个名字,一个面容,都是一种美好的回味。
远比今天遇到单位同事们,不知道要亲多少回。
当年的同学们都好吧,我似乎有些已经不记得了,你们还能想起我来么?想不起来没关系啊,只要大家都好着就好!
好好活着,都别忘掉初心啊。老张,生荣,大齐小齐,凯山,伟翔,静文,张兰……
2025年6月26日星期四上午6时4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