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腾不止

2025-06-19 16:03:57

  都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

  于国如此,于家也是。

  家,一分一分存起来,或许可以,也许容易。败起来其实也就一下子。

  大家还记得本山先生的那个小品了没有:多按一个零,全捐了,要也要不回来了。一辈子挣来的,折腾掉也就用了一秒。按下按键,滴答,全部祼捐给社会!

  比如:“我将遗产全都交给我家保姆。”

  这还算好的,“我将遗产全部交给我家的小狗狗!”

  人不到死,要守护一份家业不散不失,有零有整完壁给后人,还真是顶天困难的事情。

  最容易碰见的就是老来得病。一场病,一天大一万,十天大十几万,没几天就穷回解放前,一无所有,最后人财两空。    有人说,或可放弃不治。但中国人情世故不允许:孝子贤孙们,何弃疗哉?心何忍哉?能治为什么不治?百善孝为先,不怕后人戳脊梁骨么?

  甚至有些医生都于心不忍:真正是救不回来,华佗再世都不行。如果人家要求治疗,当医生的又岂能主动说是放弃,万一见了效果呢?其实我们也是要讲效益的……

  很多人如果不为这个,是没心存起一份家业的。

  中国人穷日子过习惯了,老了老了都不歇着,尽可能爬起来去外头讨一口生活,绝不肯坐吃老本、坐吃山空。

  实在没什么积蓄的,也只好说上一句:能活了就活,活不了不活。相信很多农村的,没有固定生活来源的都是如此打算吧。

  见证过很多的人的“遗产”:

  一个小盒子,或者锁起来的抽屉、箱子,层层包裹,里边装着几个破铜板,几个假银元,几样假首饰,一付石头镜,这些东西,就是他们一辈子珍藏起来的“遗产”,舍不得花用,尽是留给儿孙们的。

  还见过凄惨的:老式的锈花小口袋里,都是一分二分的镍币。当年也许走几十里山路,背一捆柴禾,也只能卖上八分一毛的。这在当时算是多么巨大的一笔财富啊。

  中国老人们的一句口头禅就是:跟过去相比,现在活在天堂里,再无所求。

  以后该轮到我们了。我们已经算是活在当下,过着“帝王生活”了。

  其实也挺珍惜,却显得比先人们似乎更“聪明”些,更会投机取巧了。

  对,投资,理财,凭着几十年的生活阅历,还有一丝人脉,兼备一身的胆量。

  但是,凭什么财富会围绕着你呢?思考过这个问题没有?你草芥凡民,有何德能,会被不可琢磨之命运所眷顾呢?如果命运真能关注于你,为什么不乘年轻的时候,却在体老色衰之时呢?

  那一定是,圈套。那一定是,陷井。

  啥都不说了。说多了全是眼泪。

  我们创业的能力没有父辈们强,更是经历不起岁月磨砺。我们只是赶上了时代的风口,比他们更多一份幸运。他们一辈子的财富都拿来养家糊口了,而我们这辈子挣来的多多,又都理财理回给国家社会了。

  先人两手空空着走过了一回人生道场。我们也曾披挂满身,却也遇上九九八十一难,各类神魔鬼怪,最后同样落得一无剩余,终成了光棍汉、叫花子命。

  幸亏这时代社会好,还留了一口饭能吃上。至于准备了大半辈子的所谓“属地化医疗”皆成为泡影,尽人事听天吧。

  小病求医,大病由它。

  能活了活,不能活了死。

  如果真是如此开明,那么,今天反复折腾折腾也罢,不死不休也行。

 

                     2025619日星期四下午337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前一篇: 无雨的遗憾 后一篇:现代战争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