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到用时方恨无
2024-09-06 16:20:28
昨天在地摊上看见四枚麻钱。
地摊主是位河南人,五十五岁,显瘦,打扮相对来说还很精致,当过兵。
摊上的东西以玉为主,也有高古玉,一尊红山文化的带孔尊,上有文字线条,光滑,有土沁。
另外就是一些小型瓷器,很精致,温润。
说实话,这些都不是我擅长的,也说不太清楚真假雌雄。
重点是他摆放了四枚麻钱,仅有的四枚。
一枚“一刀平五千”。
一枚环首花钱“毋长相忘”。
一枚“即墨之法化”。
一枚“中布六百”。
先说“一刀平”:生坑薄绣,暗红质,边有积铜不修,内穿还算精整。“一刀”措金显露。
环首“花钱”:双面字,清晰可辨,边缘有露铜处,发黄色,略感不适。
“即墨之法化”,模版不清,刀略显直,记忆里有此版本。字基本可辨,一只角尖有折补,不细心看不出。客曰:古币也有官铸私铸,一版与另一版的区分。这话倒也是常理。
“中布六百”熟坑不敢认,暂不评论。
要价都相当低,平均一枚不到二千块钱。
我的心理活动是这样子的:
如果是到代真物,十倍的价格才对。如果不到代,非是“西周”而是“上周”,那么二百块都多。
现在难住洒家了:东西对还是不对?要还是不要?还价还是不还价?
我放弃,转去了开店的朋友处,喝了一会儿茶,然后又谈及此事。朋友说:你分析的很有道理,能不能挣钱,就凭个人眼力。有一眼,你就挣了,没这一眼,你就亏了,买多少亏多少,一块钱买来也是亏。
今天写下这个故事,这点感悟,就是想说明白一个道理:古玩这行,真正是靠眼力吃饭的。有眼力就有饭吃,没眼力赔得精光。
那位说了:你就不会买“一眼真”的东西?
当然当然,这话说起来也是没错。“一眼真”的东西它贵啊。上了拍卖会的,都是“一眼真”,是我们底层老百姓能玩得起的?我们不就是挣个眼力钱么。
最后说说我怎么知道这位河南李先生那么多信息,是坐下聊天知道的。李先生有一定的风度气质,也不难说话,有时候买东西,还真得看人。
2024年9月6日星期五下午4时14分
眼到用时方恨无
昨天在地摊上看见四枚麻钱。
地摊主是位河南人,五十五岁,显瘦,打扮相对来说还很精致,当过兵。
摊上的东西以玉为主,也有高古玉,一尊红山文化的带孔尊,上有文字线条,光滑,有土沁。
另外就是一些小型瓷器,很精致,温润。
说实话,这些都不是我擅长的,也说不太清楚真假雌雄。
重点是他摆放了四枚麻钱,仅有的四枚。
一枚“一刀平五千”。
一枚环首花钱“毋长相忘”。
一枚“即墨之法化”。
一枚“中布六百”。
先说“一刀平”:生坑薄绣,暗红质,边有积铜不修,内穿还算精整。“一刀”措金显露。
环首“花钱”:双面字,清晰可辨,边缘有露铜处,发黄色,略感不适。
“即墨之法化”,模版不清,刀略显直,记忆里有此版本。字基本可辨,一只角尖有折补,不细心看不出。客曰:古币也有官铸私铸,一版与另一版的区分。这话倒也是常理。
“中布六百”熟坑不敢认,暂不评论。
要价都相当低,平均一枚不到二千块钱。
我的心理活动是这样子的:
如果是到代真物,十倍的价格才对。如果不到代,非是“西周”而是“上周”,那么二百块都多。
现在难住洒家了:东西对还是不对?要还是不要?还价还是不还价?
我放弃,转去了开店的朋友处,喝了一会儿茶,然后又谈及此事。朋友说:你分析的很有道理,能不能挣钱,就凭个人眼力。有一眼,你就挣了,没这一眼,你就亏了,买多少亏多少,一块钱买来也是亏。
今天写下这个故事,这点感悟,就是想说明白一个道理:古玩这行,真正是靠眼力吃饭的。有眼力就有饭吃,没眼力赔得精光。
那位说了:你就不会买“一眼真”的东西?
当然当然,这话说起来也是没错。“一眼真”的东西它贵啊。上了拍卖会的,都是“一眼真”,是我们底层老百姓能玩得起的?我们不就是挣个眼力钱么。
最后说说我怎么知道这位河南李先生那么多信息,是坐下聊天知道的。李先生有一定的风度气质,也不难说话,有时候买东西,还真得看人。
2024年9月6日星期五下午4时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