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试分析一下青岛劳山女事件:
如果这个放在过去,就像一滴水滴进了大海,激不起多大浪花。因为一切都被牢牢、牢牢、牢牢牢牢地控制着,从报纸电视再到广播,密不透风,只会有选择性地让你知道必需知道的,过滤屏蔽掉不让你知道的,像这件事,应该是谁都不可能知道。
但是,网络坏事了,有了网络,就有了一定的传播自由度,就有了个媒体发声的机会,特别特别是到了现在这个时候。
然后就是,人人一只手机,人人一只手机的自由拍,让每一个人,都变成了现场的完整采访者、摄制者、现场直播人。
然后就是,抖音的出现。声画位立体式全方位的短平快,秒到全中国甚至全地球。
于是结果就是,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第一报道,以最短的第一效率,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丁当之势,地球人都现场看到了。
于是,无数的现场解读及自媒体网评员,深度挖掘分析,人肉搜索,不断爆料。夹杂着别有用心者。
这让所有过去紧密织就的一张天网,根本抵挡不住,甚至都反应不及。一群网控,怎么和十几亿几十亿相提并论,可不就兵败如山溃不成军。
当第一时间反应不及,后来再反应,就已经不能够了,这叫“链式反应”,以后的应对措施那也必需是“链式反应”,这个难度估计应该是“天文数据”级别的。
况且不还有句古话么:欲盖弥彰。
从现场各种视频版本及各类博主的分析,基本可以判定以下事实:
劳山女逆行,撞车,全责。
劳山女口吐芬芳,内容下作不堪。
劳山女先后五次击打对方,且使用了“武器”。可以判定为“持械”。
劳山女身边的黑衣男坚定推开了上前阻止事态扩大的安保人员。
黑衣男拉开了企图阻挡劳山女驾车离去的当事人。
从现场视频照片可见,黑衣男腰间别有“真理”,估计是执法人员一类,事后证明他确实是公安。
当事人全程没有还击。
劳山女事件的结局大致我能想象得到:
完全公开最主要的二位当事人的姓名和职业。因为这个不公开,全国人民有疑问。
这完全是劳山女个人行为,与其它人员(其实就是黑衣男)无关。缩小事态影响力及范围。
强调事件本身就是逆行和动手打人,必需处以惩罚,但必需坚持最初给予的处罚(同类型最轻的),如果“加码”,就证明公检法一错再错,屈从于大众舆论的影响了,以过往的案例来看,这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特别强调,现有证据表明黑衣男与劳山女没有个人情感方面的任何关连——但说话必需留有余地,以防被网友“人肉”出来新的证据而淊于被动。
最后,严厉谴责别有用心者及煽风点火者,并全方位立体式采取有效措施,尽快降低事态发酵度,最后以时间换取空间,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不了了之。
这是最佳的处理流程。
事后,必需对一些引起事态走向不可控方式的当事人,自媒体人或者其它,进行秘密调查与处理,这个则广大吃瓜群众一般都不与关心,自然也不会影起多大反响。是谓秋后算帐也。
国家层面,肯定会对更高层面,进行一番深度“思考”,比如如何对待“抖音”这样的平台管控,还有自媒体人的应对措施,这个几乎就是铁板钉钉的。
我们且看好戏是不是按这个脚本一直上演的。因为过去类似的,都是一个模本。
站在官员的角度,他们是多么地羡慕没有网络的时代啊。那简直就是“天堂”级别的存在,可惜,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2024年9月3日星期二上午7时23分
好戏的流程
我们试分析一下青岛劳山女事件:
如果这个放在过去,就像一滴水滴进了大海,激不起多大浪花。因为一切都被牢牢、牢牢、牢牢牢牢地控制着,从报纸电视再到广播,密不透风,只会有选择性地让你知道必需知道的,过滤屏蔽掉不让你知道的,像这件事,应该是谁都不可能知道。
但是,网络坏事了,有了网络,就有了一定的传播自由度,就有了个媒体发声的机会,特别特别是到了现在这个时候。
然后就是,人人一只手机,人人一只手机的自由拍,让每一个人,都变成了现场的完整采访者、摄制者、现场直播人。
然后就是,抖音的出现。声画位立体式全方位的短平快,秒到全中国甚至全地球。
于是结果就是,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第一报道,以最短的第一效率,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丁当之势,地球人都现场看到了。
于是,无数的现场解读及自媒体网评员,深度挖掘分析,人肉搜索,不断爆料。夹杂着别有用心者。
这让所有过去紧密织就的一张天网,根本抵挡不住,甚至都反应不及。一群网控,怎么和十几亿几十亿相提并论,可不就兵败如山溃不成军。
当第一时间反应不及,后来再反应,就已经不能够了,这叫“链式反应”,以后的应对措施那也必需是“链式反应”,这个难度估计应该是“天文数据”级别的。
况且不还有句古话么:欲盖弥彰。
从现场各种视频版本及各类博主的分析,基本可以判定以下事实:
劳山女逆行,撞车,全责。
劳山女口吐芬芳,内容下作不堪。
劳山女先后五次击打对方,且使用了“武器”。可以判定为“持械”。
劳山女身边的黑衣男坚定推开了上前阻止事态扩大的安保人员。
黑衣男拉开了企图阻挡劳山女驾车离去的当事人。
从现场视频照片可见,黑衣男腰间别有“真理”,估计是执法人员一类,事后证明他确实是公安。
当事人全程没有还击。
劳山女事件的结局大致我能想象得到:
完全公开最主要的二位当事人的姓名和职业。因为这个不公开,全国人民有疑问。
这完全是劳山女个人行为,与其它人员(其实就是黑衣男)无关。缩小事态影响力及范围。
强调事件本身就是逆行和动手打人,必需处以惩罚,但必需坚持最初给予的处罚(同类型最轻的),如果“加码”,就证明公检法一错再错,屈从于大众舆论的影响了,以过往的案例来看,这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特别强调,现有证据表明黑衣男与劳山女没有个人情感方面的任何关连——但说话必需留有余地,以防被网友“人肉”出来新的证据而淊于被动。
最后,严厉谴责别有用心者及煽风点火者,并全方位立体式采取有效措施,尽快降低事态发酵度,最后以时间换取空间,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后不了了之。
这是最佳的处理流程。
事后,必需对一些引起事态走向不可控方式的当事人,自媒体人或者其它,进行秘密调查与处理,这个则广大吃瓜群众一般都不与关心,自然也不会影起多大反响。是谓秋后算帐也。
国家层面,肯定会对更高层面,进行一番深度“思考”,比如如何对待“抖音”这样的平台管控,还有自媒体人的应对措施,这个几乎就是铁板钉钉的。
我们且看好戏是不是按这个脚本一直上演的。因为过去类似的,都是一个模本。
站在官员的角度,他们是多么地羡慕没有网络的时代啊。那简直就是“天堂”级别的存在,可惜,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2024年9月3日星期二上午7时2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