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的正义

2024-06-07 07:13:01

        父亲是五十年代的高考大学生,一个甘肃南部最贫困地区的赤贫户的孩子,因为这里偶然来了外国传教士,接受了学堂启蒙,最后又赶上了新社会和高考,居然从此走出了大山草原,开启人生的另一段航程。

        我说,是父亲改变了我们家的命运,这句话没毛病吧?感谢父亲,感谢新中国,感谢五十年代的高考制度,能让我一降生就活在城里,那怕是中国西部最小最普通的一个小城。

        光阴似箭,转眼又到了我的季节。高考前很长一段,父亲经常说的一句是:你没有后台,我没有本事,如果考不上学,你就是西峰街头的二流子。

        而于我,则心里茫然。以自己一贯的德性样,根本没有必胜的把握和信心,且超级厌学,设想如果考不中,宁可游手好闲流浪街头,也誓不再踏进校园一步。

        谁不想金榜题名、衣锦还乡?你得有那个实力,还得有这个机遇。现在老天给了你这辈子唯一一次公平的时机,就看考场这一下子,你怎么办,抓得住还是抓不住?

        预选结束,有幸成为三十多名中选者之一,信心极大振奋,想着再不济,如果能万一或能考中一所中专,走出小城,从此远飏高飞,就是最佳结局了。

        接下来的日子算是一生中最“刻苦”的。但也是有限有度的吃苦,平常去学校还是一付若无其事的样子,该旷课旷课,该打球打球。想造成一种印象:这种吊儿郎当的态度,没考上是必然的。

        给谁看呢,装给谁呢,谁看你呢,哪个又在乎这些,大家都埋头干自己的事情,想自己的前程。当时年轻幼稚的心啊,可能还讲究所谓颜面呢,这辈子都败在这个讲“颜面”上了。

        至于我为什么一直性情毛糙至死不改的,坐不住板凳,更听不得别人台上冗长宣讲,喜欢自由自在,一个人读书看报,就跟吃饭,特别喜欢自助,而不是别人点一桌子还主动夹给你那种。这没办法,不知道是命里自带的,还是后天被姥姥宠爱到肆意妄为无法无天的。就是太个性,有反骨,不省油还不省心,不善于与人接触交流。其实如我一般的人物也时时遇到,人么,太过油滑的也有,察颜观色,面面俱到,他们也是一大类人。

        终于考上了同城一所大专学校,却是我最不喜欢的教师行业,这是天选的,认也得认,不认也得认。几十年回头看,人生中有一段这样的经历真心挺好,也可能是最值当的。我能从懵懂无知到识文断字,不也得感谢这帮人?

         当时我们班四十多个,有七八个进修老师,另有六七个城里来的,其余清一色农村的,操五色浓重乡音,从衣着打扮到面貌颜色可以说“稀奇古怪”,组成“超级交响曲”或者“人间百样图”。应该坦诚讲,包括我,这里所有人的命运从此都被改变了。这不单是一个他,包括以后他的妻子,孩子,父母,子子孙孙,甚至三亲六故九族。

        想想高考这几十年,如此改变了多少人。可以说,整个变了颜色和成分。无论如何,感谢高考。它很中国,却又公平,许多人的命运从此彻底不同——我指广大的、最基层的、普通人的、农村人的,他们袓传的那个命。否则,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贼的儿子永远是贼,这社会,就更不社会了。

        我始终坚信,高考是这个社会迄今为止最大的公平正义,大公平,大正义。如果事事都按照高考的标准来,比如选官,那一定行,比现在还行。

 

                                                            202467日星期五上午636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前一篇: 眼里的外人 后一篇:我们和他们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