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人拿兰州跟银川比。这个有点过分了啊,我有意见了。
银川我从来没去过,但我也知道银川在哪里,三十年前应该是什么德性样。
三十年前的兰州,那也是个妥妥的一线大城市啊。说说洒家第一次来兰州的感受:
八七年夏天的兰州,大,很大,很辽阔。城市人很多,很热闹,哪里都车水马龙,人流不息。比如东方红广场,比如南关什字,比如张掖路,比如1路、4路公交车上。
那时候,夏夜天水路,路边摆摊的,唱卡拉OK的,树下乘凉的,锻炼身体的,还有匆匆路人与赶火车的,那叫一个“烟火人间”。我曾经做为一个围观者,驻足听歌许久,也曾挤到街头小店里连吼了几个小时,彻夜不眠,独自徜徉在兰州街头。
那时候兰州的音像店比牛肉面馆都多,街头四处飘散着港台靡靡之音,从邓丽君、费翔到齐秦,从小虎队到张雨声,忧郁的王杰、疯狂的崔健,从迟志强的“牢狱歌”再到国产的“黄土风”,还有《荷东》《荷西》,“霹雳舞”,过不了几天就换一种风味。这是我最喜欢来兰州的原因之一。
还有街头巷尾数也数不清的录像厅,里边啥片子都有,中国的,港台的,外国的,欧洲的,奥斯卡的,武打的,霹雳舞的,还有《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那种“色”(sai)的。
街头还有一多,就是书摊多,卖各种杂志报纸还有最新出版物,金庸古龙梁羽生,或者西村寿行赤川次郎什么的,五花八门、乱七八糟。
当然还有不可言说你懂的“地下书”。
那个时间,在兰州走道,是会人挤人人拥人人撞人的,中间小偷真不少,很容易得手。
兰州人打扮时尚,说话洋气,除去“京兰腔”,好听的普通话,好看的莎莎多了去。
兰州已经不见多少四合院落了,楼房普遍都在四、五层,九十年代开始,随着大三线工厂的倒闭,纷纷改造成高楼大厦,跟中国的城市改造同步进行。
那时候洒家我来兰州有很多事情要做:去东口大众浴池洗澡,去录像厅看一场或者两场电影,逛音像店买喜欢的磁带,去张掖路新华书店看书,买胶卷或者冲印相片,逛大商场,下馆子吃顿好吃的,一般都是炒面之类,加肉的,有时候还带点酱猪蹄啥的回去。
后来,大彩电,大冰箱,CD、VCD,随身听,组合音响,家庭影院,再到个人电脑,再到层出不穷的电玩游戏。我玩游戏玩嗨了,下兰州找碟买碟,一误游戏十余春。
那个时间的兰州跟中国社会一样,五彩缤纷,目不暇给。
兰州一度,除了《读者》,还有保龄球、台球、蹓冰场横行,想不到吧?挺文艺的一个兰州。
那时候我和兰州一样,都正年轻,是青春骚动的,恋爱时季的,不断变换的,兰州在我们眼里的色彩能不明艳靓丽么?
我从来没觉得兰州是个小城市,是个落后的地方,相反,同期我也去过首都北京,感觉二环以内还不如兰州呢,当年北京的王府井,跟兰州的张掖路也差不太多,都是人踏人,人堵人,塞满了一马路,三步五步还夹杂着花车吆喝叫卖声,都找不到一个干净卫生的厕所。
印象中,兰州就这么大,城关,安宁,七里河,还有西固,边缘处还有村落、桃园、梨树,现在都变成了新兴区,规划的更完整更壮美。当年算是最偏远、最农村了。
三十多年弹指一挥间,当年我走出来的小镇西峰,已经扩张了不知道多少倍,全都是清一色笔直的大道,高耸的楼群。猛一看,还以为比兰州都兰州呢。知道根底的,其实都不是这样。
说句实在话,此刻的兰州多多少少还是寂静了不少。马路更直了,楼房更高了,但人感觉稀少了。无论走哪里都轻易遇见不到人了,到了夜晚更是如此,从兰山顶腑望人间曼哈顿式的灯火霓虹,就是缺少了要来消费检阅这场灯光盛宴的观者游人,连我都要奇怪:兰州的人呢?
2024年5月10日星期五下午2时59分
烟火兰州
网上有人拿兰州跟银川比。这个有点过分了啊,我有意见了。
银川我从来没去过,但我也知道银川在哪里,三十年前应该是什么德性样。
三十年前的兰州,那也是个妥妥的一线大城市啊。说说洒家第一次来兰州的感受:
八七年夏天的兰州,大,很大,很辽阔。城市人很多,很热闹,哪里都车水马龙,人流不息。比如东方红广场,比如南关什字,比如张掖路,比如1路、4路公交车上。
那时候,夏夜天水路,路边摆摊的,唱卡拉OK的,树下乘凉的,锻炼身体的,还有匆匆路人与赶火车的,那叫一个“烟火人间”。我曾经做为一个围观者,驻足听歌许久,也曾挤到街头小店里连吼了几个小时,彻夜不眠,独自徜徉在兰州街头。
那时候兰州的音像店比牛肉面馆都多,街头四处飘散着港台靡靡之音,从邓丽君、费翔到齐秦,从小虎队到张雨声,忧郁的王杰、疯狂的崔健,从迟志强的“牢狱歌”再到国产的“黄土风”,还有《荷东》《荷西》,“霹雳舞”,过不了几天就换一种风味。这是我最喜欢来兰州的原因之一。
还有街头巷尾数也数不清的录像厅,里边啥片子都有,中国的,港台的,外国的,欧洲的,奥斯卡的,武打的,霹雳舞的,还有《查泰莱夫人的情人》那种“色”(sai)的。
街头还有一多,就是书摊多,卖各种杂志报纸还有最新出版物,金庸古龙梁羽生,或者西村寿行赤川次郎什么的,五花八门、乱七八糟。
当然还有不可言说你懂的“地下书”。
那个时间,在兰州走道,是会人挤人人拥人人撞人的,中间小偷真不少,很容易得手。
兰州人打扮时尚,说话洋气,除去“京兰腔”,好听的普通话,好看的莎莎多了去。
兰州已经不见多少四合院落了,楼房普遍都在四、五层,九十年代开始,随着大三线工厂的倒闭,纷纷改造成高楼大厦,跟中国的城市改造同步进行。
那时候洒家我来兰州有很多事情要做:去东口大众浴池洗澡,去录像厅看一场或者两场电影,逛音像店买喜欢的磁带,去张掖路新华书店看书,买胶卷或者冲印相片,逛大商场,下馆子吃顿好吃的,一般都是炒面之类,加肉的,有时候还带点酱猪蹄啥的回去。
后来,大彩电,大冰箱,CD、VCD,随身听,组合音响,家庭影院,再到个人电脑,再到层出不穷的电玩游戏。我玩游戏玩嗨了,下兰州找碟买碟,一误游戏十余春。
那个时间的兰州跟中国社会一样,五彩缤纷,目不暇给。
兰州一度,除了《读者》,还有保龄球、台球、蹓冰场横行,想不到吧?挺文艺的一个兰州。
那时候我和兰州一样,都正年轻,是青春骚动的,恋爱时季的,不断变换的,兰州在我们眼里的色彩能不明艳靓丽么?
我从来没觉得兰州是个小城市,是个落后的地方,相反,同期我也去过首都北京,感觉二环以内还不如兰州呢,当年北京的王府井,跟兰州的张掖路也差不太多,都是人踏人,人堵人,塞满了一马路,三步五步还夹杂着花车吆喝叫卖声,都找不到一个干净卫生的厕所。
印象中,兰州就这么大,城关,安宁,七里河,还有西固,边缘处还有村落、桃园、梨树,现在都变成了新兴区,规划的更完整更壮美。当年算是最偏远、最农村了。
三十多年弹指一挥间,当年我走出来的小镇西峰,已经扩张了不知道多少倍,全都是清一色笔直的大道,高耸的楼群。猛一看,还以为比兰州都兰州呢。知道根底的,其实都不是这样。
说句实在话,此刻的兰州多多少少还是寂静了不少。马路更直了,楼房更高了,但人感觉稀少了。无论走哪里都轻易遇见不到人了,到了夜晚更是如此,从兰山顶腑望人间曼哈顿式的灯火霓虹,就是缺少了要来消费检阅这场灯光盛宴的观者游人,连我都要奇怪:兰州的人呢?
2024年5月10日星期五下午2时5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