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媒体时代
2024-04-24 07:13:27
传统的书,大约指简纸质文字类。这历史长了,算而今能有二千年了吧?明确自宋起,也有一千多年了。
但如今,面临凋敝,离谢幕也就不远了。
君不见,家里的书,“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图书馆还有几人至乎?
废品回收站、纸浆厂,书何其多哉。
这世界已经进入到快媒体时代。或者叫,自由媒体时代。这种“自由”表现在:新闻自产生,到传输,几乎就是同步的。大致可以分为三步走:事件发生,举起手机,现场直播到帐。
这种自由度还表现在:每一个见证者,都是新闻的制造者、传播人。
站在这个角度,现在是不是完全改变了新闻的传统模态?
现代书籍、图书馆还有报纸的诞生,我想大约应该是发端于英国。这一传统延续了好几百年了吧?跟帝国的沉沦一样,毕竟“大江东流去,几度夕阳红”。
试问:今天还有几人肯安静下来,安放好一张书桌,再好好读上几页书呢?
谁还在认真写书,仔细出书呢?
出版社呢?责任编辑呢?排版工印刷工呢?
还有宝贵的油墨和纸张。
其实许多事件,也就几天几时几分的效应,说它是“新闻垃圾”也行,过去了就过去了,何必再费时费工费料,多浪费一些纸墨呢?
现在的新闻信息量,比起四十年前,不知道“海”出去了多少倍,如若都变成纸质的文字,也是国之不能承受之重。
废话了半天,我们必需认清这种现实:书的时代过去了。电子信息的时代来临了。慢餐文化结合了,快餐品种端上台面了。
以后,即时享受,即时消费,甚至“零元”消费,去掉一切繁文缛节与慢条斯理,直抵中枢要害。
同样,因为所有的大众人都是新闻的消费者,同时也是新闻的制造人,因此参与度应该不是“地理数字”的,而是“天文数字”的,因此,它的自由度也是几何数量级的,n的x次方,再想用过去的手段来控制,应该是非常不易的。
除非你极端断网,索性大家都不看,都是瞎子聋子。
好吧,都忘了还有一个“世界读书日”。读书日是不会改变的,改变的只是书的形态和阅读的方式。
其实心也早已经发生了变化。
2024年4月24日星期三上午6时54分
快媒体时代
传统的书,大约指简纸质文字类。这历史长了,算而今能有二千年了吧?明确自宋起,也有一千多年了。
但如今,面临凋敝,离谢幕也就不远了。
君不见,家里的书,“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图书馆还有几人至乎?
废品回收站、纸浆厂,书何其多哉。
这世界已经进入到快媒体时代。或者叫,自由媒体时代。这种“自由”表现在:新闻自产生,到传输,几乎就是同步的。大致可以分为三步走:事件发生,举起手机,现场直播到帐。
这种自由度还表现在:每一个见证者,都是新闻的制造者、传播人。
站在这个角度,现在是不是完全改变了新闻的传统模态?
现代书籍、图书馆还有报纸的诞生,我想大约应该是发端于英国。这一传统延续了好几百年了吧?跟帝国的沉沦一样,毕竟“大江东流去,几度夕阳红”。
试问:今天还有几人肯安静下来,安放好一张书桌,再好好读上几页书呢?
谁还在认真写书,仔细出书呢?
出版社呢?责任编辑呢?排版工印刷工呢?
还有宝贵的油墨和纸张。
其实许多事件,也就几天几时几分的效应,说它是“新闻垃圾”也行,过去了就过去了,何必再费时费工费料,多浪费一些纸墨呢?
现在的新闻信息量,比起四十年前,不知道“海”出去了多少倍,如若都变成纸质的文字,也是国之不能承受之重。
废话了半天,我们必需认清这种现实:书的时代过去了。电子信息的时代来临了。慢餐文化结合了,快餐品种端上台面了。
以后,即时享受,即时消费,甚至“零元”消费,去掉一切繁文缛节与慢条斯理,直抵中枢要害。
同样,因为所有的大众人都是新闻的消费者,同时也是新闻的制造人,因此参与度应该不是“地理数字”的,而是“天文数字”的,因此,它的自由度也是几何数量级的,n的x次方,再想用过去的手段来控制,应该是非常不易的。
除非你极端断网,索性大家都不看,都是瞎子聋子。
好吧,都忘了还有一个“世界读书日”。读书日是不会改变的,改变的只是书的形态和阅读的方式。
其实心也早已经发生了变化。
2024年4月24日星期三上午6时5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