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河东
2024-04-18 15:32:42
谈到八七年我第一次来兰州,感觉就一个字,爽,两个字,激动。
跟小城比起来,兰州就更像是一个兰州了,理想中的兰州,大省城!
其实兰州看起来高楼大厦并不多,三层四层,五层六层,七层八层。再高几乎就没有了。但整体风貌相当好,马路宽,行人多,车流不息,车水马龙,公交车多是那种两截子式的,走起来蜿蜒逶迤,气势非凡。这都是小城难以企及的。
还有就是一个“大”字。记得刚下了汽车,从东岗东路走到广场,又从广场折返走到省人民医院,甚至更东,来来回回几趟,脚板都走麻直了。
问我这是要干什么,其实我是在找广武门,问了许多人,跑了许多冤枉路,最后硬是没找到。
只能说,我笨,或者说,我在大兰州迷失了自我。
兰州的人真多啊,是小城的多少倍,都不止。地盘也大,只是当时还没有完全感知。最明显的一个感受是,东南西北方向分辨不清,似乎与小城是相反着的。我们小城主打一个“南北走向”,兰州更是“东西一线”,怎么能不弄反了呢?更何况,我是一个从小生活在小城市,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所有地理知识都是来源自课本,这若大的世界于我来说,个个好一似花花世界,绝无仅有的。
其实,一年多前我曾经去过一回西安,大,确实也大。当然震憾。兰州给了我同样的感受。
说,来兰州的一年以后,一九八八年,我头一回去了北京,也是相当惊喜,又惊又喜,繁华异常,特别是突然看见“天安门”,嘴巴都张大失声。但说句实在话,跟兰州的整体感也差不多,差不太多。高楼大厦并不多见,处处平房,胡同,四合院,天然沧桑,然后就是一层二层,三层四层,五层六层,十几层的真心没观着。整个西安也好,兰州也罢,或者是北京,都是摊开来的大平板,一片灰,烟雨濛濛。
当时我就有一个想法,七十年代,六十年代,五十年代,往前推,三十四十年代,这些城市基本也还就是这样吧?有变化,但不大,都能找到痕迹出处。就跟我回小城,我一定能找见炮台巷子,而这条巷子,一定跟六十年代,五十年代大体相等,用来“怀旧”是肯定可以的。
那时候,几乎所有城市,人行走在大街上,也是灰蓝一片,间或有花姑娘,也流行红裙子喇叭裤啥的,但绝对称不上是主流。
那北京的王府井,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像极了大杂市,街头花车招展大甩卖,人站在车里大声吆喝,人更是拥挤到没有秩序,东安市场同样又黑又乱,卖点糖果店心辣椒白菜啥的。整条大街找不到一个像样的公厕,基本就这么个定位水平。
那就是中国的八十年代,中期,还偏后。
三十多年,弹指一挥间,兰州长高了,高楼林立,却也少了点什么东西,说不清楚道不明白,是弯曲的街道,或者泥泞的巷弄,老式的门院,还有三五步内眼见到不整齐的百年大柳树啥的,亦或是街头卖小杯茶水戴草帽和石头古镜的老者呢?大拆大建大砍大伐之下,连我们小城的炮台巷子都自然消失掉了,平地里盖起了高楼,你说说,上哪里找理去呢?
很怀念那时候人们的老三件,一身中山装,自行车,大上海,黑皮鞋。感觉很扎实,接地气的样子。
现在,楼长高了,变新了,院墙也垒上了,处处要隔着篱笆看景。人走在街上,对面过来的人,一个个轻飘飘的,画得不伦不类,像是画里的,天上掉下来的,光怪陆离的,都不知道是不是我们一类的人。
他们又怎么看眼里的我们的呢?
当年我那样下功夫,找广武门,就是为了找一个人,而今天,却再也想不起来此人了,这是岁月把什么东西给搞丢了呢?是魂么?
2024年4月18日星期四下午3时15分
三十年河东
谈到八七年我第一次来兰州,感觉就一个字,爽,两个字,激动。
跟小城比起来,兰州就更像是一个兰州了,理想中的兰州,大省城!
其实兰州看起来高楼大厦并不多,三层四层,五层六层,七层八层。再高几乎就没有了。但整体风貌相当好,马路宽,行人多,车流不息,车水马龙,公交车多是那种两截子式的,走起来蜿蜒逶迤,气势非凡。这都是小城难以企及的。
还有就是一个“大”字。记得刚下了汽车,从东岗东路走到广场,又从广场折返走到省人民医院,甚至更东,来来回回几趟,脚板都走麻直了。
问我这是要干什么,其实我是在找广武门,问了许多人,跑了许多冤枉路,最后硬是没找到。
只能说,我笨,或者说,我在大兰州迷失了自我。
兰州的人真多啊,是小城的多少倍,都不止。地盘也大,只是当时还没有完全感知。最明显的一个感受是,东南西北方向分辨不清,似乎与小城是相反着的。我们小城主打一个“南北走向”,兰州更是“东西一线”,怎么能不弄反了呢?更何况,我是一个从小生活在小城市,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所有地理知识都是来源自课本,这若大的世界于我来说,个个好一似花花世界,绝无仅有的。
其实,一年多前我曾经去过一回西安,大,确实也大。当然震憾。兰州给了我同样的感受。
说,来兰州的一年以后,一九八八年,我头一回去了北京,也是相当惊喜,又惊又喜,繁华异常,特别是突然看见“天安门”,嘴巴都张大失声。但说句实在话,跟兰州的整体感也差不多,差不太多。高楼大厦并不多见,处处平房,胡同,四合院,天然沧桑,然后就是一层二层,三层四层,五层六层,十几层的真心没观着。整个西安也好,兰州也罢,或者是北京,都是摊开来的大平板,一片灰,烟雨濛濛。
当时我就有一个想法,七十年代,六十年代,五十年代,往前推,三十四十年代,这些城市基本也还就是这样吧?有变化,但不大,都能找到痕迹出处。就跟我回小城,我一定能找见炮台巷子,而这条巷子,一定跟六十年代,五十年代大体相等,用来“怀旧”是肯定可以的。
那时候,几乎所有城市,人行走在大街上,也是灰蓝一片,间或有花姑娘,也流行红裙子喇叭裤啥的,但绝对称不上是主流。
那北京的王府井,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像极了大杂市,街头花车招展大甩卖,人站在车里大声吆喝,人更是拥挤到没有秩序,东安市场同样又黑又乱,卖点糖果店心辣椒白菜啥的。整条大街找不到一个像样的公厕,基本就这么个定位水平。
那就是中国的八十年代,中期,还偏后。
三十多年,弹指一挥间,兰州长高了,高楼林立,却也少了点什么东西,说不清楚道不明白,是弯曲的街道,或者泥泞的巷弄,老式的门院,还有三五步内眼见到不整齐的百年大柳树啥的,亦或是街头卖小杯茶水戴草帽和石头古镜的老者呢?大拆大建大砍大伐之下,连我们小城的炮台巷子都自然消失掉了,平地里盖起了高楼,你说说,上哪里找理去呢?
很怀念那时候人们的老三件,一身中山装,自行车,大上海,黑皮鞋。感觉很扎实,接地气的样子。
现在,楼长高了,变新了,院墙也垒上了,处处要隔着篱笆看景。人走在街上,对面过来的人,一个个轻飘飘的,画得不伦不类,像是画里的,天上掉下来的,光怪陆离的,都不知道是不是我们一类的人。
他们又怎么看眼里的我们的呢?
当年我那样下功夫,找广武门,就是为了找一个人,而今天,却再也想不起来此人了,这是岁月把什么东西给搞丢了呢?是魂么?
2024年4月18日星期四下午3时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