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了几十年的老邻居,儿子突然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单车远行。
这孩子跟我的工龄差不多大,当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他还呀呀学步,坐在学步车里一蹿好几米,逗得人大笑。
后来上学,邻居有时候出个门下个兰州啥的,也让我临时带一带,中午照管个饭啥的。
九十年代跟驻场警卫连合作排演《十送红军》,做为编导,我专门安排了一个群众角色,一位跟着妈妈的半大孩子,在路边欢送红军。这孩子还演得真像那么一回事。
还是说说这事,从朋友圈里发现他准备出门远足,精心制作了路线图,从兰州出发,下四川,走贵云,从滇入藏,过丙察察,然后一直西行,过拉萨、日喀则、狮泉河,然后走新藏线到喀什,再过乌鲁木齐,过吐鲁番,再回甘肃,从河西返兰。
对,是骑一辆国产机车,全付武装,戴头盔,还带单人帐蓬、简易餐具等等。
对,是一个人,没有同伴。
我本能的反应是,这不应该啊,看他发的图片,英姿飒爽,盔帽里的那双眼睛就是他。
果断给他父亲打了个电话,问了问具体情况。
老邻居是这样说话的:这孩子大约是两年前玩起机车,跟他一起玩的还有一个叫徐某的,他俩年岁相当,是同事更是玩伴,算是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机车花了五万多,买前没告知过父母。
这孩子心思重,重大事项决策从来都不告知老人,事事都不通气,比如贷款买房子、买机车,比如这次出远门,去哪里,去几天,何时回,只是出发的那天知会了一句。
孩子是自己的,遗传着自己的基因,流淌着自己的血,外人说啥呢?再说了,这孩子有这性情,不也是你们一路培养的结果么?
大慨情况是:三天前,突然说自己出门旅行一趟,别无多话。父母眼睁睁也搭不上话,心里只是默默担心,然后晚上睡不着觉,难以合眼。昨天刚通过一次电话,孩子将母亲训斥了一顿,大意是:别人的父母都担心孩子吃不好,玩不好,你倒是说来训去。
孩子的父亲接过电话这样说的:你快四十岁的人了,上有父母,下有两个孩子,你不是你,你意味着身后一堆人,意味着责任,好好思考这些,再做一些决定。
电话那头孩子倒是沉默了,没有反驳,当然也不等同于“赞同”。
通电话的时间,孩子已经到了贵州。三天时间,从兰州跑到了贵州,这摩托车的时速该有多快可以脑补。
那么,这下该轮到我出场劝戒了,说些啥好呢?
先不急着反对。再探听探听他走到啥地方了,准备去哪里,预计多长时间。
再说说路上的情况如何应对,实在不行,不要恋财,人第一时间飞回来要紧。
再就是,一路注意骑行速度,安全第一。不要疲劳驾驶,晚行早宿,不赶夜路。
我还给他的父母还出了个主意:做做他媳妇和孩子的工作,让最亲重的人从侧面劝阻。
还有一招,给单位领导打电话,让领导出面约束,现在打个电话还是方便的。
反正,我就是这样想的,以阻劝为第一,及早让他“迷途知返”。
这一路,如果成功,是要创纪录的,问题是,纪录是那么好创的么?
最后,话又说回来,几十年前的我,跟现在的这个孩子,是一样一样的,也是独来独往,天马行空,特别不把父母的话放在眼里,任何事情不与他们商量。
那时候正值漂黄、漂长江,漂流英雄雷建生、郎保洛,还有独闯罗布泊的余纯顺等等。那个年代,激情四射,光芒万丈。
我呢,大手术过后不到百天爬华山。骑单车从小镇一路过平凉翻六盘走静宁,和朋友一起骑车下子午岭,走上珍子川,去黄陵祭祖;与朋友一起从小镇骑车下西安……
所有这些,都不曾与父母有过任何事先事后的交流。跟他们没得话说,跟他们商议,几乎等同于“不让去”“去不成”。
曾经当年意气风发的我,不料想成为如今这般优柔寡断的人,我活成了当年我父母的样子。
今天晚上准备打这个电话,看看孩子走到哪里了,究竟想干什么去。
2024年4月2日星期二下午3时14分
活成啥样人
住了几十年的老邻居,儿子突然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单车远行。
这孩子跟我的工龄差不多大,当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他还呀呀学步,坐在学步车里一蹿好几米,逗得人大笑。
后来上学,邻居有时候出个门下个兰州啥的,也让我临时带一带,中午照管个饭啥的。
九十年代跟驻场警卫连合作排演《十送红军》,做为编导,我专门安排了一个群众角色,一位跟着妈妈的半大孩子,在路边欢送红军。这孩子还演得真像那么一回事。
还是说说这事,从朋友圈里发现他准备出门远足,精心制作了路线图,从兰州出发,下四川,走贵云,从滇入藏,过丙察察,然后一直西行,过拉萨、日喀则、狮泉河,然后走新藏线到喀什,再过乌鲁木齐,过吐鲁番,再回甘肃,从河西返兰。
对,是骑一辆国产机车,全付武装,戴头盔,还带单人帐蓬、简易餐具等等。
对,是一个人,没有同伴。
我本能的反应是,这不应该啊,看他发的图片,英姿飒爽,盔帽里的那双眼睛就是他。
果断给他父亲打了个电话,问了问具体情况。
老邻居是这样说话的:这孩子大约是两年前玩起机车,跟他一起玩的还有一个叫徐某的,他俩年岁相当,是同事更是玩伴,算是有共同的兴趣爱好。
机车花了五万多,买前没告知过父母。
这孩子心思重,重大事项决策从来都不告知老人,事事都不通气,比如贷款买房子、买机车,比如这次出远门,去哪里,去几天,何时回,只是出发的那天知会了一句。
孩子是自己的,遗传着自己的基因,流淌着自己的血,外人说啥呢?再说了,这孩子有这性情,不也是你们一路培养的结果么?
大慨情况是:三天前,突然说自己出门旅行一趟,别无多话。父母眼睁睁也搭不上话,心里只是默默担心,然后晚上睡不着觉,难以合眼。昨天刚通过一次电话,孩子将母亲训斥了一顿,大意是:别人的父母都担心孩子吃不好,玩不好,你倒是说来训去。
孩子的父亲接过电话这样说的:你快四十岁的人了,上有父母,下有两个孩子,你不是你,你意味着身后一堆人,意味着责任,好好思考这些,再做一些决定。
电话那头孩子倒是沉默了,没有反驳,当然也不等同于“赞同”。
通电话的时间,孩子已经到了贵州。三天时间,从兰州跑到了贵州,这摩托车的时速该有多快可以脑补。
那么,这下该轮到我出场劝戒了,说些啥好呢?
先不急着反对。再探听探听他走到啥地方了,准备去哪里,预计多长时间。
再说说路上的情况如何应对,实在不行,不要恋财,人第一时间飞回来要紧。
再就是,一路注意骑行速度,安全第一。不要疲劳驾驶,晚行早宿,不赶夜路。
我还给他的父母还出了个主意:做做他媳妇和孩子的工作,让最亲重的人从侧面劝阻。
还有一招,给单位领导打电话,让领导出面约束,现在打个电话还是方便的。
反正,我就是这样想的,以阻劝为第一,及早让他“迷途知返”。
这一路,如果成功,是要创纪录的,问题是,纪录是那么好创的么?
最后,话又说回来,几十年前的我,跟现在的这个孩子,是一样一样的,也是独来独往,天马行空,特别不把父母的话放在眼里,任何事情不与他们商量。
那时候正值漂黄、漂长江,漂流英雄雷建生、郎保洛,还有独闯罗布泊的余纯顺等等。那个年代,激情四射,光芒万丈。
我呢,大手术过后不到百天爬华山。骑单车从小镇一路过平凉翻六盘走静宁,和朋友一起骑车下子午岭,走上珍子川,去黄陵祭祖;与朋友一起从小镇骑车下西安……
所有这些,都不曾与父母有过任何事先事后的交流。跟他们没得话说,跟他们商议,几乎等同于“不让去”“去不成”。
曾经当年意气风发的我,不料想成为如今这般优柔寡断的人,我活成了当年我父母的样子。
今天晚上准备打这个电话,看看孩子走到哪里了,究竟想干什么去。
2024年4月2日星期二下午3时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