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的这个企业是传统国企。
     
 
以前是妥妥央企,后来人家中央觉得不挣钱,不营利,有负担,不是优质资产,于是索性把包袱下放给地方政府,进行了一场属地化管理,这就成为一家省管普通国企,因行业性质还需受双重管理,这个现象其实也很普遍。
     
 
在这家企业里,祖宗三代人是很普遍的现象,四代人都有,“靠山吃山”是也。企业也照常运转,可能因为是普通服务类企业的缘故吧,不需要太多高精尖人才也大差不差。
     
 
我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政策规定,所有的国企人才都必需是校招的,因为如果社招,你懂的。校召都堵绝不了“滑溜溜”,如果再社招,那里边岂不是处处充斥着“三大姑”、“六大姨”,这企业还能看么?
     
  说点正事。
     
 
最近,企业打破校招的惯例,进行了一次数量不少的社招,进来直接是“正式工”待遇。于是,报名的人山人海。至于结果,我就不好多评价了。前边已经早就讲明原因了。
     
  关于招工,不是有各类的政策限定么?
     
 
这个也有人解释过了:他们一定会绕过你的这些限定。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几个同类国企人坐在一起互换一下:我招你的人,你招我的人,破冰化解,完美!
     
 
正常说来,这些年这家国企也有模有样,社招一些不重要的岗位,比如普通临时性用工,交给三方管理公司公开招聘,性质为“劳务派遣工”,这中间有没有猫腻?
     
  只要权力涉及的地方应该都有。最简单的办法,把自己人先招进来了然后再说。
     
 
然后就很简单了,几年以后,先正式,再提拔,后培养,很快变成了各级各层的管理干部。这算是走的最熟的一条路子了。
     
 
过去这家国企也是办社会的,这些年逐步清退了,学校,幼儿园,医院,各类三产,三供一业,都消失不见了,交给社会了,这是我看到最大的一点进步。
     
 
说起来,国企要和民企竞争打拼,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为什么国企不能正常消亡呢?
     
 
看看这几天大家对阿根廷的评论就可知也。我们试目以待,如果失去国企,彻底“自由化”,结果又会是什么。
     
 
阿根廷也只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毕竟主席说过,一切理论的东西都要与当地实际相结合,才是最适合的。马列主义,不也得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产生毛泽东思想么?
 
     
     
     
     
     
     
     
     
     
     
     
 2024年1月24日星期三上午7时34分
             
            
            
                        
            
            
            
            
            
            
            
            
            
            
                 
    
    
    
    
    
           
        
痛点
我知道的这个企业是传统国企。
以前是妥妥央企,后来人家中央觉得不挣钱,不营利,有负担,不是优质资产,于是索性把包袱下放给地方政府,进行了一场属地化管理,这就成为一家省管普通国企,因行业性质还需受双重管理,这个现象其实也很普遍。
在这家企业里,祖宗三代人是很普遍的现象,四代人都有,“靠山吃山”是也。企业也照常运转,可能因为是普通服务类企业的缘故吧,不需要太多高精尖人才也大差不差。
我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政策规定,所有的国企人才都必需是校招的,因为如果社招,你懂的。校召都堵绝不了“滑溜溜”,如果再社招,那里边岂不是处处充斥着“三大姑”、“六大姨”,这企业还能看么?
说点正事。
最近,企业打破校招的惯例,进行了一次数量不少的社招,进来直接是“正式工”待遇。于是,报名的人山人海。至于结果,我就不好多评价了。前边已经早就讲明原因了。
关于招工,不是有各类的政策限定么?
这个也有人解释过了:他们一定会绕过你的这些限定。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几个同类国企人坐在一起互换一下:我招你的人,你招我的人,破冰化解,完美!
正常说来,这些年这家国企也有模有样,社招一些不重要的岗位,比如普通临时性用工,交给三方管理公司公开招聘,性质为“劳务派遣工”,这中间有没有猫腻?
只要权力涉及的地方应该都有。最简单的办法,把自己人先招进来了然后再说。
然后就很简单了,几年以后,先正式,再提拔,后培养,很快变成了各级各层的管理干部。这算是走的最熟的一条路子了。
过去这家国企也是办社会的,这些年逐步清退了,学校,幼儿园,医院,各类三产,三供一业,都消失不见了,交给社会了,这是我看到最大的一点进步。
说起来,国企要和民企竞争打拼,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为什么国企不能正常消亡呢?
看看这几天大家对阿根廷的评论就可知也。我们试目以待,如果失去国企,彻底“自由化”,结果又会是什么。
阿根廷也只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毕竟主席说过,一切理论的东西都要与当地实际相结合,才是最适合的。马列主义,不也得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产生毛泽东思想么?
2024年1月24日星期三上午7时3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