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候过年还没有什么超市,啥东西都必须跑遍全城一样一件淘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种。
那时候家家门上贴的门神还是农家自印的那种套色年画,颜色单调,线条古拙,但是有风格,很有意思。
家家对联都是现写的那种,允许自拟好内容再拿到街面上,找一位看起来像是“大手笔”的先生写来。
那时候这些“先生”甚至能写巨幅的春联,专门贴在单位大门前的。
记得那时候西峰所有能写的腊月里一律都在街上摆摊设点写春联呢,隔几十米就也许就有一位。
还有现场作的那种用花鸟拼写出来的彩画文字,至今已经算是绝迹了。
那时候市场上的猪肉鸡肉全都是农家自己养活的,纯粮食喂出来的,味道鲜美无比。
那时候的鞭炮基本都是本地自产的,鞭炮厂离小镇不出几十里,许多农家自己都会制作,虽然良品率差一点,架不住它便宜。那时候只有农副公司代理一点浏阳鞭炮,量小,品种也不丰富,但确实还是有的,贵。
那时候蔬菜品种不算太丰富,基本就是老三样不怕冻的那几种,土豆大葱萝卜白菜啥的,好在过年人们稀罕的不是这个。
水果也就那么几种,不是苹果,就是柿子,核桃花生也算数。
瓜子再有那么一点,齐活。
对,一定少不了糖果,糖果是过年的一道硬菜,干货,必备品。
对,一定有几斤点心,水晶饼,桃酥之类。
肉的花活比较多,猪头肉,肚子,肠子,耳朵,尾巴,最好的是纯大肉,但纯大肉量是有限的,好肉买不了几斤,也许还得凭票供应。
这里备注一下,农贸市场彻底放开肯定是八十年代中后期的事情了,以前是绝对看不到的。
凭票供应的还有香烟,估计是有牌子的,大牌烟包括“兰州”或者“金丝猴”之类,我没见过谁有买那种过滤嘴的,更不见有什么人买“华子”。
如果家庭条件好一点,可以买几瓶罐头。就那么几种,要么苹果,要么梨,还有桔子,或者杨梅。
对,还有一个任务是扯布做身新衣服,一般我不太在意这个,新衣裳穿着别扭,不自由,喜欢穿哥哥淘汰下来那种旧的。
有几次过年也换换新袜子,新帽子之类,也挺新鲜时尚。
父母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去银行换新钱,押岁用的,这个是一定要多加关注留心的,要时不时提醒一下。
准备好这些,年就基本齐备了,接下来就是,过大年喽!
我说的西峰这种土味道年,大概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样子,再过十年,一切就又大不相同了,那是另一种年。但,也不是今天这种年的气氛模样。
年说起来,十年一大变啊。
2023年1月13日星期五下午9时15分
那时候的年
那时候过年还没有什么超市,啥东西都必须跑遍全城一样一件淘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这种。
那时候家家门上贴的门神还是农家自印的那种套色年画,颜色单调,线条古拙,但是有风格,很有意思。
家家对联都是现写的那种,允许自拟好内容再拿到街面上,找一位看起来像是“大手笔”的先生写来。
那时候这些“先生”甚至能写巨幅的春联,专门贴在单位大门前的。
记得那时候西峰所有能写的腊月里一律都在街上摆摊设点写春联呢,隔几十米就也许就有一位。
还有现场作的那种用花鸟拼写出来的彩画文字,至今已经算是绝迹了。
那时候市场上的猪肉鸡肉全都是农家自己养活的,纯粮食喂出来的,味道鲜美无比。
那时候的鞭炮基本都是本地自产的,鞭炮厂离小镇不出几十里,许多农家自己都会制作,虽然良品率差一点,架不住它便宜。那时候只有农副公司代理一点浏阳鞭炮,量小,品种也不丰富,但确实还是有的,贵。
那时候蔬菜品种不算太丰富,基本就是老三样不怕冻的那几种,土豆大葱萝卜白菜啥的,好在过年人们稀罕的不是这个。
水果也就那么几种,不是苹果,就是柿子,核桃花生也算数。
瓜子再有那么一点,齐活。
对,一定少不了糖果,糖果是过年的一道硬菜,干货,必备品。
对,一定有几斤点心,水晶饼,桃酥之类。
肉的花活比较多,猪头肉,肚子,肠子,耳朵,尾巴,最好的是纯大肉,但纯大肉量是有限的,好肉买不了几斤,也许还得凭票供应。
这里备注一下,农贸市场彻底放开肯定是八十年代中后期的事情了,以前是绝对看不到的。
凭票供应的还有香烟,估计是有牌子的,大牌烟包括“兰州”或者“金丝猴”之类,我没见过谁有买那种过滤嘴的,更不见有什么人买“华子”。
如果家庭条件好一点,可以买几瓶罐头。就那么几种,要么苹果,要么梨,还有桔子,或者杨梅。
对,还有一个任务是扯布做身新衣服,一般我不太在意这个,新衣裳穿着别扭,不自由,喜欢穿哥哥淘汰下来那种旧的。
有几次过年也换换新袜子,新帽子之类,也挺新鲜时尚。
父母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去银行换新钱,押岁用的,这个是一定要多加关注留心的,要时不时提醒一下。
准备好这些,年就基本齐备了,接下来就是,过大年喽!
我说的西峰这种土味道年,大概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样子,再过十年,一切就又大不相同了,那是另一种年。但,也不是今天这种年的气氛模样。
年说起来,十年一大变啊。
2023年1月13日星期五下午9时1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