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那些科技产品

2022-12-06 20:55:16

  讲讲自我感受中的“科技变化”。

  首先就是电话。八十年代那会儿有座机电话,没手机。我上班的时候宿舍里突然串了一台座机,全楼的人有事都跑过来打,那是相当相当牛B的,可以睡着接电话打电话,这是过去在书本里才能看到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美好小资生活啊。

  后来有了BB机,很快风靡到几乎每一位年轻人,戴一付“雷朋”镜子,别一台“摩托罗拉”,成功男士的标配,追姑娘的神器。九十年代“大哥大”初到兰州的时候,广告条幅挂在西关什字,一部要到二万多,吓人的天文数字。短短几年,上个世纪末的时候,手机已经走到寻常百姓家里,进口机七、八千一部,到了普通人可以承受的价格范围,与此同时,“小灵通”夹杂着起哄,打电话更便宜,这也变相促使手机费用直线下坠。我个人第一部手机是2001年购买的三星翻盖经典款,价格忘了,三千多块钱吧。那时候家里也装了一部座机,似乎打电话再也不是啥事情,至少不代表什么身份地位。好吧,再过十年以后,以“苹果”为代表的智能手机时代开启了,智能化替代了之前的一切“传统通讯”,当年红极一时的“摩托罗拉”变成一个历史名词。

  再说电视。我这一代人,电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娱乐工具。小时候看第一代九寸黑白,初中时候街上流行彩色机。工作以后家里才买了二十寸合资“福日”。单位公用电视机是最受单身欢迎的,每天晚上齐齐聚在一起,从《新闻联播》开始看起,这是一天最愉快的时候。结婚那年已经开始流行超大屏幕电视,纯屏更贵,跟电冰箱一起,都是结婚大件,属“三转一响”必备品。然后火了几年,网络时代来了,电视渐退,到智能手机时代,终于算是“功成名就身退”。其实这时候电视机已经发展到超大液晶时代了,但也没能挽救它“没落贵族”的命运。

  说说电脑。参加工作才第一次接触,当时单位一台普通电脑,单显,都是美国的,然后到彩显,九十年代初有了第一代家用PC机,一台湾湾产的宏基286需要一两万块钱呢。电脑换代太快都跟不上节奏了,然后迅速上升到“奔腾”,然后以国产“联想”为代表的平民机入驻家庭,不到一万都是高配,然后配套的电脑游戏大肆风行。可以这样说,整个九十年代中后期,就是家用电脑普及期,更是单机游戏黄金期,那时候兰州街面上数不清的游戏网吧。

  2000年以后是“网络时代”,电脑变成单位办公的必配品,当初高不可攀的笔计本也迅速走入寻常百姓家,直到智能手机时代到来,电脑功能似乎只配单纯办公。

  说说相机。年轻时候最喜欢照相,那时候彩色胶卷初期流行,算是单反的黄金时期,一台国产的好单反都要小半年工资。我年轻时候在这方面投入了太多的成本。到九十年代末,突然有了第一代数码机,当时许多人根本不相信它会替代传统胶片,到本世纪初,渐渐流行开来然后一发而不可收拾。接下来就是“柯达”“富士”的宿命式退出,然后,数码风靡全球。本以为数码时代才要好好占领那么几年,万万没曾想智能手机居然替代了一切数码相机的功能,然后到今天,照相从一项“智力”工作变成街头大妈的日常随手。当然,数码相机变成鸡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说说录音机。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单位一台日本原产的双卡便携机是我的最爱,借来天天放音乐听,好在那时候没人跟我抢。

  紧接着有了随身小卡带机,我买过一台日本爱华的。

  世纪之交,我有幸见到随身迷你CD,当时一台需要小二千块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接着转过来,跟手机一样,一种叫数码的MP3随身物件有了,我给媳妇买的一台国产的当生日礼物,花了一千块钱。还觉得特值。

  后来没两年,就基本不听了,有了手机,一切皆可替代。这大约是二千年初的事情。

  音响也是。结婚那时候最流行组合音响,能有一套日本的,不管啥牌子都吃香。

  我还加码到购买功放碟机音箱,磨机组合,但流行过后就放置不听了,热闹了一阵子,搁置了半辈子。

  最后说说汽车。汽车是做梦都想不到的一种顶配玩物。年轻的时候指望有辆自行车就很了不起了。九十年代后期,有人开始学驾照,我也赶时髦学了,但仍然认为买车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二千年以后,有身边朋友购买了最便宜的国产汽车,仿天津“夏利”的吉利“豪情”,四、五万块。零五年的时候,汽车开始大规模走入普通领导家中,就像七十年代后期电视机那样。

  十年前,买车已经变得相当容易了。

  三年前,电动汽车开始贴近日常。

  我预测,十年以后,燃油汽车时代将会像胶片相机那样一去不复返了。

  以上这些大概就是我个人“科技生活”的心路历程。为时代点赞,为祖国加油。

 

 

               2022126日星期二下午818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