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城之友

2022-11-12 09:57:42

  我偶然认识了一位大我一轮多的朋友,攀谈之下,引为知己。这一路相处下来也近二十年了。

  朋友随和大气,有才干,是个当大领导或者大老板的料。我一直这样固执地认为。

  九十年代初,他顺着南巡春风,放弃了顺帆顺水国家机关干部的仕途之路毅然下海,结果只一年,就赔进去了整个人生。

  过程就不细说了,只说说结果:妻子离婚,儿子随他。两套楼房一套给了妻子,家徒四壁,连养儿子的能力都没有,只好把他托付给已经退休的老父亲,独自一人远走它乡。

  在成都重庆漂泊了若干年,给报社拉广告,写点小文章营生。平时就泡泡茶馆子,在附近名胜古迹处走动走动,与农庄村户们相谈为欢。

  后来重回兰州,在别人开的小公司里打工,找来个兰州寻工的农村妇女搭伴过日子。

  然后,又陷入“离职,再找工作,又离职”的循环劫当中。

  在朋友的帮助之下补交了社会保险,终于在六十岁上领到了退休养老金,后半生这才算得来一场真正的安定。

  疫情前我去他家,已经卖掉了他当年的那座老房子,住进父亲分配的一套新高层里,若大的房间,只有一张双人床,一台老旧的台式电脑,破沙发,电视机,再无多余之物。这便是古稀老人的全部。

  那个跟我同龄的老伴也不见了,没多问。

  朋友的学识见地,在我人生有限的视野里也是没谁了,还有一手好文笔。可惜了,就因为盛年当中一个简单而冲动的决定。典型“文人下海被淹死”的活例证。一战而被折了勇气还是雄心,我看更主要是没有了经济的来源与支持。

  无怪乎说,人生要紧的就那么几处,千万不能错了脚步。

  但,话也不能这样说。他似乎是活得还很自在坚强。时时约朋友们一起远足,坐坐车,再步行,无限接近大自然。过去有一段日子,兰州到处都有茶摊子,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总有几个知心的高淡阔论一个下午。

  坚持写文章,什么都有。知青岁月,下海风波,走四川……

  转发一些别人从来都不转发的东西,深刻而精致,只此一家,我喜欢,很点赞,对了胃口。

  不然,我们也不能彼此成为这样的朋友。甚至我每每有这样的冲动,如果真的今天就退休,我明天就约他一起,想想都是很嗨的一件事情。

 

                 20221112日星期六上午952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