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以下

2022-11-11 14:42:17

  跟朋友一起聊了会儿房地产的事情。说了说我的看法。

  房地产确实该降温了。我说,二十年前,城市建设那是什么规模程度?兰州新开发的小区,普遍都是六、七层的,现在普遍都是三十层起步。

  二十年前兰州房子多抢手,现在没人要了,也买不起。

  市场上钉鞋的,卖菜的,炸油条的,过去都租房子住,住在人家的柴火房里,现在都上楼了,比我们住得都宽松。

  兰州是中国的三线城市,西峰是四线,县城是五线,还有新农村,全都整出来清一色的新区新楼,高楼大厦平地起,我们,谁没有一套以上的房子?过去是只有一套,或者只有五十平米,现在基本都是一百以上的。从五十到一百是天壤之别,从一百再到二百,基本就没啥意思了。

  一句话,房地产的春天过去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再发展,也是一百跟二百的关系,不那么紧要了,当中国所有的城市,甚至农村,面貌都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的时候,房地产真就混到头了,发展的后劲严重不足。

  房地产是用杠杆橇动的,有一块钱,能从银行借一千块钱,买地囤地,盖楼卖楼。这中间的泡沫太大了,国家这是应该踩踩刹车了。慢慢降温,以后因需而动,把资金投到更有用的地方,制造业,基础设施设备投资,高科技,教育,等等。

  前两年我回了一次老区,西峰,这个当年一条主干道的小镇,今天已经发展到三十多万常住人口,一望无边的大平原上高楼林立,车水马龙,不差于省城水平。小小的环县城也是,根本找不出来古墙方城的模样了,扩大了不知道多少倍,高铁穿行而过,做梦都想不到的。如果当年最穷最破的环县都修好了,那么庆阳七县恐怕都修好了。

  木钵小乡也焕然一新。虽然还是只有一条穿乡而过的街道,但早已今非昔比,人拥人挤,宛如当年的西峰镇,甚至比那时候更热闹,更现代化了。

  唯一变化不大的就是阴家桥小村。小村并没有多少新农村的气象,没有整体村庄的规划和建设,我想原因不是不没钱规划不起,而主要是小村人口大量流失,已经失去改造的必要了。许多山上的窑洞几乎一律被废弃,而山下路边的几个院落,还是零零散散,只是全新的房屋和门脸,早就不似当年破败情形。

  这是因为阴家桥还在干道边上,估计深山里的,怕是早就空无一人了。

  这样想想,从那时候再到现在,人口总体是没多少增量变化的,如果都涌进城里,乡里村里还能剩余点什么呢?

  抖音里关注了一个老区专门走村串巷直面农村留守老人的叫什么“红二团”的帐号,就一眼看到最底线了。

 

 

                  20221111日星期五下午228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前一篇: 小区大姐 后一篇:追根问源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