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川记忆

2022-11-05 17:04:03

  环川是因为这条百多公里的大川有一条叫环江的小河经流而得名。环江发自六盘山系,自北向南在庆城汇成马莲河,然后又一路南下汇成泾河,就是成语“泾渭分明”的那个泾河。

  环川以北就是戈壁沙地,那就是古来的草原游牧民族的聚焦地了。所以说,这是条南北向的大川从来都是守卫农耕文明的边塞地区。范仲淹曾经在这里长期据守,与隔着一条山脉另一边的柔远川,由南向北建了一连串的梯级堡垒,与北边的西夏国对峙,在这片黄土地上写下了“塞下秋来风景异、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感人名句。

  环川最大的城市就是环县,当年曾经叫过环州,留有宋城宋塔痕迹。环县城南四十里,就是木钵寨,有人考据说这就是当年木(穆)桂英据守的少数民族堡垒,真假由它,信则是,不信则不是是也。

  妈妈年轻的时候就在木钵寨——当时叫木钵公社,当一名普通乡村医生。

  木钵寨以南再十里是殷家桥村——当时叫生产队,妈妈也曾在这里下乡几年,当纯粹正宗不拿薪水的赤脚医生。

  殷家桥姓殷的人多,这姓听起来很少吧?还有姓木的,也叫穆,也有慕,其实都是当年慕容鲜卑的后裔,汉人眼里的杂胡。环县当地也留下许多游牧民族的遗风遗迹,比方地名就有这“旗”那“旗”,“刘旗”“杨旗”,你就细品吧。

  话说殷家桥再南五里,好像有个叫胡家湾的小地方,当年有个部队农场还是什么单位,也算是现代军事堡垒吧。妈妈经常被喊过去给他们看病,这就熟悉起来,有一回带我哥过去,戴红领章五角帽徽的战士(估计是南方来的)很热情问没见过多少世面的我哥:你吃馒头还是蒸糕?

  我哥说:我吃馒头。

  战士就拿来了馒头,我哥说,这是馍馍,我想吃蒸糕。

  战士就又拿来了玉米面蒸的黄糕,我哥又说:这是黄儿(对玉米面蒸糕的土称),我不想吃黄儿,我想吃馒头。

  这是家长老拿来开的一个玩笑话。我记得,妈妈当年也是用自行车驮着我去过那地方的,一个小院子,几孔窑洞,现在还隐约在目。

  说正儿巴经的事:有一年部队里放电影,我们在殷家桥也知晓了,就都跑着去看,那是《列宁在一九一八》或者《列宁在十月》,全片都黑乎乎的,看不清也看不懂,啥也不是,但很高兴。只记得里边有装甲车,很是霸气威武。

  这电影可能就看过一两遍,当年在那里看是头一回,记忆也最深刻。

  从这里再向南,就真到农耕文化的腹地庆城县了,庆城几千年都是庆地的中心核心,拱卫着西安的西北高台门户,隋唐大人物李渊都曾在此当过边守,此话再不提。

  实在太过久远了,记忆如果有不清楚或者不正确的地方——也只能这样了。

 

                    2022115日星期六下午441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前一篇: 此曲只应天上有 后一篇:木钵寨下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