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默居家期连续看了多场老电影,普遍离上次看过大都相距四十多年了。
大约是在一九八零年,西峰西街长途汽车站以北建起了第一个正规露天电影院,其实就是一块停车场大小的空地,里边摆放了许多水泥预制板,这就已经够豪华奢侈了,门票是一毛一张,比电影院少五分。
从炮台巷走这里要比去电影院远一倍不止,但我们还是趋之若鹜,就因为少五分钱。如果看两场,就能省出来一场的钱,值不值吧。记得在这里至少我看过《我们村的年轻人》《永不消失的电波》《柳堡的故事》《熊迹》《牛氓》等等。
夏秋的某一天,我跟哥,也许还有别人,一起去看了那场《柳堡的故事》。
其实中国“十七年”的电影是很有艺术特色的,真正是从民国继承下来,又有了新社会新时代风气的,“民国风(人性)+革命味”,其中确实不乏具有时代鲜明特色的精品,比如就这部《柳堡的故事》。
首先说,故事很简单,特别简单,抗战后期,新四军某班住在一户人家,帮着盖房割稻,相处的久了,十八岁的副班与这家相差无几的姑娘二妹子产生朦胧的爱情。
但这是不现实的,然后就离开了,革命解放的时候,副班长们又回到了这块地方。
他们结婚了没有?电影也没告诉我们,只知道他们都还活着。
淡淡的。带些忧伤的。也有乐观积极的。
这个故事本身就有极大的真实性,因为写故事的人本身就是新四军,本身就见证甚至亲历过这些事情。
据说电影里女主人公通篇只有二百来个字的台词,就会纯真甜甜的笑,很治愈。
试问,以后,无论银幕还是现实,还有这样纯朴的爱情么?看懂了,就看出来深刻和高明了。
里边的歌词真的很应时景:
这一去翻山又过海呀
这一去三年两载呀不回还
这一去呀枪如林弹如雨呀
这一去革命胜利呀再相见……
那个年月,那有小班长谈恋爱的资格和可能呢,枪林弹雨的,小班长他们能活到革命成功的可能性太小了。
我还想,如果住在这户人家的是老干部,老革命,那二妹子就幸运了,可谁又心甘情愿嫁给比自己大许多岁的人呢?哪个少女不爱少男,那个少男又不爱少女呢?
还有,如果那时候二妹子真的参军了,如果她真的嫁给了老革命,那没准解放后就是高级人生了,说不定会是国家……
她只是一粒微尘,和副班长一样的。这其实更真实,也更现实。
结局给了我们一个美好的念想:无论他们将来结果会怎么样,至少两个人都活着,看到了最终的和平,这就是老百姓最简单真实的幸福。可惜,真实的人生却不是这般的,后来有人回忆,那个副班长早在一年以后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了,而那个二妹子又不知所终,乱世里,谁会去在乎追寻一个小小的她呢?令人嘘唏意难平啊。
其实当年看电影的时候,我是啥都忘光光的,也许是因为太小,也许是电影本身就没有提供什么轰轰烈烈的爱情,只是彻底被那首歌给迷倒征服了,很长时间都在学唱。我写这些,是因为我现在又重温了一遍,特别有感觉,想再说上几句。
2022年11月4日星期五上午6时40分
那时爱情
静默居家期连续看了多场老电影,普遍离上次看过大都相距四十多年了。
大约是在一九八零年,西峰西街长途汽车站以北建起了第一个正规露天电影院,其实就是一块停车场大小的空地,里边摆放了许多水泥预制板,这就已经够豪华奢侈了,门票是一毛一张,比电影院少五分。
从炮台巷走这里要比去电影院远一倍不止,但我们还是趋之若鹜,就因为少五分钱。如果看两场,就能省出来一场的钱,值不值吧。记得在这里至少我看过《我们村的年轻人》《永不消失的电波》《柳堡的故事》《熊迹》《牛氓》等等。
夏秋的某一天,我跟哥,也许还有别人,一起去看了那场《柳堡的故事》。
其实中国“十七年”的电影是很有艺术特色的,真正是从民国继承下来,又有了新社会新时代风气的,“民国风(人性)+革命味”,其中确实不乏具有时代鲜明特色的精品,比如就这部《柳堡的故事》。
首先说,故事很简单,特别简单,抗战后期,新四军某班住在一户人家,帮着盖房割稻,相处的久了,十八岁的副班与这家相差无几的姑娘二妹子产生朦胧的爱情。
但这是不现实的,然后就离开了,革命解放的时候,副班长们又回到了这块地方。
他们结婚了没有?电影也没告诉我们,只知道他们都还活着。
淡淡的。带些忧伤的。也有乐观积极的。
这个故事本身就有极大的真实性,因为写故事的人本身就是新四军,本身就见证甚至亲历过这些事情。
据说电影里女主人公通篇只有二百来个字的台词,就会纯真甜甜的笑,很治愈。
试问,以后,无论银幕还是现实,还有这样纯朴的爱情么?看懂了,就看出来深刻和高明了。
里边的歌词真的很应时景:
这一去翻山又过海呀
这一去三年两载呀不回还
这一去呀枪如林弹如雨呀
这一去革命胜利呀再相见……
那个年月,那有小班长谈恋爱的资格和可能呢,枪林弹雨的,小班长他们能活到革命成功的可能性太小了。
我还想,如果住在这户人家的是老干部,老革命,那二妹子就幸运了,可谁又心甘情愿嫁给比自己大许多岁的人呢?哪个少女不爱少男,那个少男又不爱少女呢?
还有,如果那时候二妹子真的参军了,如果她真的嫁给了老革命,那没准解放后就是高级人生了,说不定会是国家……
她只是一粒微尘,和副班长一样的。这其实更真实,也更现实。
结局给了我们一个美好的念想:无论他们将来结果会怎么样,至少两个人都活着,看到了最终的和平,这就是老百姓最简单真实的幸福。可惜,真实的人生却不是这般的,后来有人回忆,那个副班长早在一年以后就在战斗中光荣牺牲了,而那个二妹子又不知所终,乱世里,谁会去在乎追寻一个小小的她呢?令人嘘唏意难平啊。
其实当年看电影的时候,我是啥都忘光光的,也许是因为太小,也许是电影本身就没有提供什么轰轰烈烈的爱情,只是彻底被那首歌给迷倒征服了,很长时间都在学唱。我写这些,是因为我现在又重温了一遍,特别有感觉,想再说上几句。
2022年11月4日星期五上午6时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