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两层

2022-09-08 09:03:07

  虽然从小生活在小到微粒般的西部小城,但毕竟它还不完全是农村,真正的农民的生活还是没有经历过的。

  小时候也帮人褪过玉米棒子,用铁锨铲过石头,用架子车拉过土方,还参加学校的义务劳动植过树,割过两回麦子,这算是劳动么?

  农村距离我是最近最近的,且又是遥远遥远的。

  偶然去过几次乡下,接触过几回地道本色的农民,真的一言难尽啊。这完全是另一个世界,另外一层人,多多少少与我们是不一般模样的,甚至连衣着打扮长相走姿都能一眼区分。

  说是以前的社会吧,确实大有不公。这样的农家,他们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他们忙些什么,可有希望呢?他们心心念念的究竟是些啥子,想到过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譬如有朝一日进城去,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过上城里人饭来张口的幸福生活呢?

  小时候,我们这个小城只有区区四所小学,“东方红”、“团结”、“向阳”、“新建”,怎么样,充满着时代特征吧?小城市融合在更为广阔的一片大农村里,只有干巴几条街道,街面背后就是田庄农舍。普通巷子,这半边是有户口的居民区,那半边就是生产队的农家院,相处融洽,相安无事,孩子们大小相熟,几乎大都在一所小学读书,如果不看家长们的作息时间表,还以为都是一家亲呢。

  其实是截然不同的两重天地。这些农家户的孩子们,虽然背着书包跟我们一起上学放学,却并不知道前途未来会在哪里。城里人永远是城里人,庄户人永远是庄户人,那时候还没有“高考”这一说法,他们也就是响应号召,进学校,读几年书,识个字,脱个帽,接下来也许就是像当年毛顺生要求儿子的那样:回来结婚生子,传宗接代,掌锄握犁继续修理地球,顶多会记个帐,当个村私塾先生啥的。

  幸运的是,我们小学没毕业,高考就恢复了,这给广大的农村户口的孩子展现出来完全不一样的广阔天地。

  那时间的所有孩子,基本有目标,有努力的方向了,只要家庭条件略微许可,只要孩子们有努力的条件,那是一定要朝前走的,能走多远就走多远。

  那时间农民的孩子学习是非常努力的,状态跟我们完全不一样。其中那些最好最优秀的,早在初中毕业的时候就报考了“师范”一类的免费学校,因为从入学的那天起,他们就彻底脱离开农家了,真正成为一名国家包分配的“城里人”。

  就这已经到了普通农家的供养极限了。这不仅是一个人命运的改变,这是全家命运的彻底扭转,自他起,整个家庭从此就变成吃国家粮食的城里人了。脱了千百年亘古不变的“农籍”了。

  现在想想,一位普通的农民,如果要改变这祖传世袭的命运,无非还是走了这条道路:上学识字考大学脱农。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一部分靠近城市的农村因为土地需求变更而失去了当农民的资格,被迫变成了城里人,这是另一种更加艰难的拓荒路。

  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我们永远不能理解另外一层天地世界,那山那狗那人。能在两种天地间穿梭行走的,都是高人一等的人物,就跟我们所谓的这些“城里人”,永远都不是北京人,上海人,深圳人,永远不是可以自由移民到美国英国的那些人,我们的世界观,怎么可能轻易与他们相通相融呢?

 

                   202298日星期四上午92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