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看了张艺谋的两部大片:《悬崖之上》和《狙击手》。
《悬崖之上》比起电视剧《悬崖》来差太远了。逻辑上都有问题。不晓得编剧团队是怎么编排的。更别说上升到“道德主义、哲学理论”层面,电视剧则要深刻得多。
单说《狙击手》。
52年战线三八线相持阶段的冷枪冷炮时期。
某部五班,以冷枪狙击而著名。这天英雄班长带领几个战士去执行一项特殊任务:有两个设伏的战士被敌人打死了,去拖回来。
这是战场,这正在冷枪冷炮时期,班长和一队人马丝毫没有戒备心理,一路轻松,说说笑笑,队形还特别密集。
到了战场,正是上午时候,战场一片光明,能见度格外高,这应该不是个拖尸的好时机啊。居高临下,发现两具战友的尸体正在山下,视野内,遍地工事,这又不是个好地形啊,万一哪儿藏几个有没办法发现啊。接下来,班长没有仔细观察,也没有长时间静默等待,除了班长之外,其余人一古脑全冲下去拖人。
班长,此时此刻此景,你能不能全体人员都埋伏好,分散开,枪提起,全力注意下方阵地,然后只派两个战士,以卧姿慢慢接近,随时就近在掩体内保护自己,然后逐步接近,接下来慢慢拖起一具牺牲战友的遗体……,等拖上来了,绝对安全了,再重复一次。
在战场,却完全没有这份随时临战接战的意识。结果,果然中敌埋伏了,瞬时死伤一片。这时候独留山上观察的班长同志居然连枪都没提起,只拿了个破望远镜看着。
我再说一遍,战士们上战场时,都只拿着轻武器,连个手榴弹都没带。为什么不配?为什么不带个波波莎冲锋枪呢?大盘鸡轻机枪更好。
中了埋伏,这时候,班长并没有派人立刻回去寻求支援。因为,敌情就在眼前,虽然未明,但已经很严重了,这是要赶紧要求连里支援啊。
班长接下来命令“铁板”同志,背着一块铁板暴露在敌一伙狙击手面前当诱饵——绝对的蠢主意,敌人应该是一枪击中就可以毙死我方的。这个班长实在是愚蠢。
还有后来以扬土做诱饵使敌开枪暴露,又是愚蠢。
还有,仅剩不多的战士,在时间和战场环境允许的情况下,不慢慢低姿在战壕里运动,反而快速跑动,让敌人很容易观察到他们的行迹,这是战士们平时技战术素养不高,还有班长临战指挥错误。有的是时间,又在战壕里,为什么那么不小心呢?
死了那么多战友,他们还很轻松,说起玩笑话。
死得只剩几个,班长急眼了,说什么“老子还在,你还在,五班还在”。个人英雄主义。
还集体放声唱歌,这在不利形势下又绝对是错招。
巴掌大的战场上居然出现了朝鲜孩子,怎么不出现个朝鲜妹子呢?张艺谋每部电影里不都有个小眼睛的“谋女郎”么?
张艺谋的大片太好拍了,就布这么一个雪地实景,用不了几天,两个钟头的电影就算拍完了,小成本,大收益。
我想起小时候看过的另一部个人英雄主义的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那里也有一位老班长,让人怀念啊。虽然也死伤一片,但挑不出来一个逻辑上的错误。至少,碰到意外敌情以后,老班长第一时间是派人回去报信的。
还有,战场打成这样子,听见枪声,为什么连长不及时派人过来支援呢?连长在大早晨光线十分好的情况下派人去前沿拖尸,这是怎么想的呢?算不算是敌人的卧底?至少这连长也蠢啊,是要受战场纪律处分的。
美国人也是,虽然设伏以待,但遇到真正的对手,是不是该呼叫战场支援了?也就几炮的事情。可惜,要求炮火支援,双方都没想到。
过去的战争片为什么好看?注意,每部军事片都有一个特殊人物:军事顾问,都是上过战场的老兵油子。如果军事故问过不了眼,这片子是出不了厂的。
2022年8月2日星期二下午8时17分
失去了顾问的战争片
连着看了张艺谋的两部大片:《悬崖之上》和《狙击手》。
《悬崖之上》比起电视剧《悬崖》来差太远了。逻辑上都有问题。不晓得编剧团队是怎么编排的。更别说上升到“道德主义、哲学理论”层面,电视剧则要深刻得多。
单说《狙击手》。
52年战线三八线相持阶段的冷枪冷炮时期。
某部五班,以冷枪狙击而著名。这天英雄班长带领几个战士去执行一项特殊任务:有两个设伏的战士被敌人打死了,去拖回来。
这是战场,这正在冷枪冷炮时期,班长和一队人马丝毫没有戒备心理,一路轻松,说说笑笑,队形还特别密集。
到了战场,正是上午时候,战场一片光明,能见度格外高,这应该不是个拖尸的好时机啊。居高临下,发现两具战友的尸体正在山下,视野内,遍地工事,这又不是个好地形啊,万一哪儿藏几个有没办法发现啊。接下来,班长没有仔细观察,也没有长时间静默等待,除了班长之外,其余人一古脑全冲下去拖人。
班长,此时此刻此景,你能不能全体人员都埋伏好,分散开,枪提起,全力注意下方阵地,然后只派两个战士,以卧姿慢慢接近,随时就近在掩体内保护自己,然后逐步接近,接下来慢慢拖起一具牺牲战友的遗体……,等拖上来了,绝对安全了,再重复一次。
在战场,却完全没有这份随时临战接战的意识。结果,果然中敌埋伏了,瞬时死伤一片。这时候独留山上观察的班长同志居然连枪都没提起,只拿了个破望远镜看着。
我再说一遍,战士们上战场时,都只拿着轻武器,连个手榴弹都没带。为什么不配?为什么不带个波波莎冲锋枪呢?大盘鸡轻机枪更好。
中了埋伏,这时候,班长并没有派人立刻回去寻求支援。因为,敌情就在眼前,虽然未明,但已经很严重了,这是要赶紧要求连里支援啊。
班长接下来命令“铁板”同志,背着一块铁板暴露在敌一伙狙击手面前当诱饵——绝对的蠢主意,敌人应该是一枪击中就可以毙死我方的。这个班长实在是愚蠢。
还有后来以扬土做诱饵使敌开枪暴露,又是愚蠢。
还有,仅剩不多的战士,在时间和战场环境允许的情况下,不慢慢低姿在战壕里运动,反而快速跑动,让敌人很容易观察到他们的行迹,这是战士们平时技战术素养不高,还有班长临战指挥错误。有的是时间,又在战壕里,为什么那么不小心呢?
死了那么多战友,他们还很轻松,说起玩笑话。
死得只剩几个,班长急眼了,说什么“老子还在,你还在,五班还在”。个人英雄主义。
还集体放声唱歌,这在不利形势下又绝对是错招。
巴掌大的战场上居然出现了朝鲜孩子,怎么不出现个朝鲜妹子呢?张艺谋每部电影里不都有个小眼睛的“谋女郎”么?
张艺谋的大片太好拍了,就布这么一个雪地实景,用不了几天,两个钟头的电影就算拍完了,小成本,大收益。
我想起小时候看过的另一部个人英雄主义的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那里也有一位老班长,让人怀念啊。虽然也死伤一片,但挑不出来一个逻辑上的错误。至少,碰到意外敌情以后,老班长第一时间是派人回去报信的。
还有,战场打成这样子,听见枪声,为什么连长不及时派人过来支援呢?连长在大早晨光线十分好的情况下派人去前沿拖尸,这是怎么想的呢?算不算是敌人的卧底?至少这连长也蠢啊,是要受战场纪律处分的。
美国人也是,虽然设伏以待,但遇到真正的对手,是不是该呼叫战场支援了?也就几炮的事情。可惜,要求炮火支援,双方都没想到。
过去的战争片为什么好看?注意,每部军事片都有一个特殊人物:军事顾问,都是上过战场的老兵油子。如果军事故问过不了眼,这片子是出不了厂的。
2022年8月2日星期二下午8时1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