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宗教的思考

(2008-06-29 22:25:57)
标签:

宗教

人性

灵魂

文化

哲学

杂谈

分类: 杂文

坦率说我不愿意讨论宗教的事,比较怕不小心亵渎了他人的神圣.对于什么是善良的基督徒,我还是有感觉的,接触过不少.我也相信宗教能够改变人,使人向善,但是仅此而已.教徒们都大多都有许多的热情传教,太多的地方遇到这样的事.不在教中,我等或许永远无法理解.

 

专门的宗教研究说宗教是人们心灵的需要,我基本上不信任何宗教,不是说我有多NB,而是确实没有这个需要,更加关键的是我没法相信这个东西.对于各种宗教的思想,我无比敬仰,潜心体会,但是就是无法作为自己的信仰来对待,尤其是接触许多不同的宗教之后更是如此.相信在中国象我这样的人不会少.

 

孔老夫子的话或许可以作为这种思想和行为的基础. 选几句分享分享.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曰:" 敢问死." 曰:"未知生,焉知死?" 说宗教是鬼神,或许就有些问题,不过还没见过没有这些东西的宗教.中国人或许更加重视世俗的东西,比如人,比如生.所以孔子叫所有的读书人不要理会这些东西,对这些东西保持距离."子不语怪、力、乱、神。" 孔老二就从来不教这些.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说的是樊迟问孔子怎样才算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提倡)老百姓应该遵从的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就可以说是智了。”樊迟又问怎样才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做的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的结果,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做好事、做好人和信教好像是可以分开的。没有一个无所不能、无处不在的上帝,我们的生活也不坏,并不需要那种没有宗教的怜悯。

 

北大南门外的教堂现在相当的堂皇,一直都记得当年圣诞节去听圣歌的大雪。很美,但是与我其他北大的美的回忆没有什么不同。敬而远之,这是我这样一个世俗者的态度.但愿没有让我们的好兄弟好同学,还有许多的虔诚教徒们失望。

 

 

 

宗教是人类文明的传承工具,庙里或是教堂里的人不需要劳作,可以学习、可以创造、还有教诲大众。西藏过去认字要到庙里面,藏医药师傅也在庙里面,还有哲学、伦理、音乐绘画等等。这一点在人类历史上的蛮荒时代尤其显得重要。

从这个角度上讲,宗教所承载的思想是我们需要珍惜的,这是人类文明的一大块,比如人生哲学、社会次序、与人为善,比如内心安定和喜悦,比如和谐,比如艺术等等。

这个工具对文明的延续,一体化社会的和谐应该是有巨大功绩的,但是宗教与愚昧无知的联系非常深,基督教也罢,伊斯兰也罢,佛教也罢,都会干出些不好意思的事情。过去是这样,今天还在继续,将来似乎也免不了。珍惜思想与崇拜工具是两码事,要知道工具可以是多样的,也是随时间而变化的。

道家和佛禅也会带给你内心平和,伊斯兰也要求信徒之间友善,儒家也讲百姓为大君为轻。我们也都看到基督教的教义在变化和适应,比如新约旧约,比如天主教与摩门教,比如对生命的尊重。以油画方式出现的圣母图,以唐卡形式出现的各种神灵,或是魏晋南北朝的石雕佛像,哪一个更加优秀?

教义的深奥,在无数次探究之后,在我看来更像是无法自圆其说的时候来的虚幻。这没什么,世界本来就有那么多超出我们理解能力的东西。不过这更加说明宗教只能是工具,因为许多的行为准则、思想方式都只能是一种存在,没有那么多的理由。伊斯兰会强调对等,不管是善还是恶,佛家更多的时候强调以德报怨,恐怕很难说哪个有错,不过是一方水土一方人而已。

每一个社会都有自己的信仰,信仰并不需要以宗教的形式出现,现代社会恐怕也不需要统一的信仰。即便在基督教社会里面,也有诸多不信的人,并没有什么可悲之处。

人其实很容易有宗教的要求,宏伟的庙堂、自然的灾害,内心的挣扎,都会希望有一个万能的神来主宰世界,解释世界。世俗社会里的痛苦与煎熬,会让我们去寻找良药。宗教就是关心我们的灵魂的东西,但是宗教并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看看各种教徒们的争斗就会明了这一点。从来就没有什么神,只有我们还不能理解的东西。

思想是伟大的,但是工具会冲突。我愿意学习理解所有宗教里面的伟大思想,充满智慧的生活方式,但是不觉得这个皮囊有什么必要去膜拜。

记得某年某月去见河南参观少林寺。非常惊讶地看到寺庙里有一块明代的碑石,叫“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其中开篇就说“佛教见性道教保命,儒教明伦纲常是正 ”,三教九流在某位朱元璋的子孙眼里不过是同一件事的诸多面而已。

宗教作为工具已经走了许久的下坡路,让位于现代科学与教育。只是作为人,总需要心灵的交流和抚慰,我们需要爱,如果人间很难,就求助于神。这样又快又简单,还有过去许多年的例子证明。注意到许多人都是在经历了重大的变故之后,才成为虔诚教徒的,比如阿里,比如张学良,比如说李叔同。这更说明宗教只是安慰心灵的一剂药,这个药瓶子打开之后到底是什么,就看哪一个更方便了。

阿弥陀佛,罪过罪过!

 

 

在许多人看来,佛教的思想体系博大精深,难有其它可比。禅定、棒喝、顿悟、舍身、怜悯、慈悲、来世、因果等等。或许还有人认为伊斯兰的古兰经才够得上第一,这个我基本不懂,但从伊斯兰信徒那种不要命的行为中,不难看出这一点,当然在你看来只有圣经才够得上这一点。你可能是对的,但是觉得需要再稍稍开明一点,需要稍稍照顾一点其他宗教,因为有许多的人并不同意你的说法。

孔子教读书人远离鬼神,是因为他不愿意他的徒子徒孙惹麻烦,是不是真的存在不重要,因为无论怎样他都不会理会这些。我总觉得谈鬼神附体,有些跳大神的意思,还是不多说为妙。

圣经是了不起的经书,还记得我第一次在图书馆借看圣经的情景,不过从逻辑上说引用圣经上的话来证明圣经的真实与伟大,是一种循环证明。许多人信,但是不信的人数恐怕是更多。

用贝叶写下的金刚经经文,真的与羊皮写下的圣经有那么大的差异?油画的圣母图、巍峨的星月标、塑金的菩萨与唐卡上鲜艳的神灵,他们所代表的思想真的需要分出个高下?辨别其真伪?还要识别敌我?如果这样宽容都没有,这种信徒是不是有悖宗教的本意?

科学说的是自然界的事,宗教试图来对人类价值观给出标杆。但是人的事最复杂,而且总会和科学与社会的现状相关联。心理学或许能解决一些问题,信仰对人心理的影响是一种超强的团体归属感,能让人平静和愉悦,但是这远远还不够揭示其内核。社会落后,科技水平低,宗教的许多观念也就落后,这是表象。基督徒曾迫害过布鲁诺,并不意味基督教的教义都是胡言乱语,基督徒都邪恶,并不证明其思想没有价值,或者是低一等。

许多人信仰一个宗教并不需要它是最先进的,而是因为它最合适,能解决信徒内心的冲突,与他们的世界观吻合。佛家也有过去佛、今世佛和未来佛,也一样预言世界的开端和末日,也一样启发信徒的心性。宗教的比较如果是为更多更深入了解其差异是极有意义的,这样我们理解更深,但是不能说没有某点就不如自己的最爱。

宗教所承载的思想是没有高下的,因为他适应所在的现状,一样是一群人长期的智慧积累,是他们认为最神圣的东西。人类历史上出现过那么多种宗教,流传至今只剩下几种主流,应该说他们都有其先进之处。佛教在印度式微,在华夏却嫁接根植于中华民族的血液中,到了日本又是另外一副模样,而它的核心思想并没有变。宗教只能是一辆车,车上的东西才是真货。有这个认识,也就不怕别有用心者挑逗极端的宗教意识,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了。执着于某种形式,就好像是买椟还珠。深入进去其他教义,才会了解它的博大精深。拳王阿里在美国昄依了伊斯兰,张学良在中国却信奉了基督,李叔同每次在寺庙睡得好吃的香,难道他们的选择有错误?

宗教发展和传播背后的东西是值得深思的。文明-生产力落后,其内含的宗教的张力也就不大,影响的人群也小。比如藏传佛教只能在西藏高原上流行,认为这一世是上一世的因果,所以财物无所谓,生命无所谓,这与长时间的落后与贫困是直接关联的。农奴们其实也没有多少财物,命也不值几个钱,献给神-庙-喇嘛也就可行,求个来世吧!发展之后,就不太可能还如同当初般无所谓了。日前看过一个老农奴的节目,他很骄傲地说:“我现在的生活比当时三大领主的生活还好。”让他把财产和生命献给神,相信也不再是那么轻易和迅速的了。

新加坡是一个华人为主的社会,但是其主流与华夏的距离已经非常远了。年轻人用英语谈恋爱,用英语来争吵,华文的根基已经没多少了。孩子们都去教堂听经,每周组织去礼拜,这一切都说明这里是基督文化的亚种。如果说这里有宗教的先进与落后,我不同意,这里只是宗教背后国家与文明的强势与弱势。华夏信佛,周边的国家也多信佛,这是缘于佛家的先进还是中华文明的强盛?英语是世界语言,美元是世界货币,是因为英语更加先进,美元更加稳定,还是因为美国国家影响力的强大?

中华在崛起的过程中,受到西方许多的质疑和反弹,根本的立意在对华夏文化的不理解和不信任,这一点不解决,后来的冲突还会更多,更激烈。但是任何未来学家都同意这种崛起无法抑制,需要更多的理解和合作,难道到中华文明拥有巨大影响力的那个时候佛家学说就变得比基督教义更先进了?

宗教不应该由敌人,不应该依附于敌人才存在,它所内含的思想才是其价值所在。每个地方的人们是不一样的,只有宽容和沟通才能克服这种不信任感,而宽容、理解与友善应该是宗教的核心。三教九流混元归一,这又回到了少林寺的那块碑上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调侃的味道
后一篇:禅意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