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捉马季

(2008-05-13 10:08:59)
标签:

北京大爷

玩童

知了

季鸟

回忆

休闲

分类: 杂文

老杨翻阅聚会照片,看到老高的千金手里拿着一个瓶子,里边盛着那只老杨捉的
知了。知了是北京人小时的玩具和零食(有点恐怖),现在的孩子很难有机会接
触这些昆虫,更不要说扑捉了。
知了学名蝉北京人称作季鸟,也称做马季。老杨搞不清是知了音变成季鸟还是季
鸟音变成知了。实际上北京人把体型较小的绿色的知了称作季鸟,而体型大一倍
黑色的被称作马季,马季叫声宏亮,体态健硕。还有一种体型较小,颜色发灰的
知了叫伏天,因为其鸣叫的声音为“伏天,伏天”。这种伏天生性最机敏,警惕
性很高,很难扑捉。北京地区已经很难见到这种伏天了。
扑捉知了一般使用粘杆,就是细竹竿外加一节带胶的更细的竿头,很像鱼竿。熬
胶最好用皮筋,那时候市场上皮筋是一分钱两根,舍不得啊。实在没有就用自行
车内胎的边角料,效果要差一些。熬胶的时候要控制好火候,火大了会糊,火小
了熬出的胶太硬。为了熬出好胶,可以适当加一点松香末,这样熬出的胶软硬适
中,而且不臭。熬出的胶放到小铁盒中,随身携带。有点像带现在的手机。放学
后就跑到大院边上的排水沟里,把粘竿从排水管道中抽出来,(那时家里人管得
严,不让玩这些东西,主要怕是去爬树)接上一节细树枝,树枝上裹上粘胶。好
了一切准备就绪,下边的工作就是寻找目标---马季。发现目标时要选择好角
度,要从马季的后下方接近,粘杆不要架在与马季同一个树叉上,因为竿与树的
摩擦会惊动马季。这可是老杨的独有的窍门,很多孩子总会让先马季飞掉,一直
不知道原因。当然也有真正的高手,不用架竿,直接双手举竿,靠双臂让竿头不
抖动很困难。竿头接近马季时,要从侧方快速贴近马季。因为马季受到惊扰是横
向展翅,这正好被贴过来的竿头粘住。如果从正后方接近马季,竿头多数是与马
季身体接触。马季的身体经常有些露水,很难被胶黏住,尤其是早上。即使能一
时站住身体,但马季的翅膀震动很有力,多半会挣脱。不过要是粘住身体捉到的
马季就是精品了,因为两对蝉翼可以完整地保留,花纹对称,作书签给同座女同
学很有面子。有时候马季就趴在树干上,伸手就可以够到,不用粘竿徒手也可以
扑捉。不过更要技巧,你不能从后面接近马季,因为马季的视觉非常宽,尤其是
脑后。你可以从树的另一侧接近马季,这时马季根本看不到你,同时要记住马季
在对侧的位置,伸手绕过树干从下向上快速捂住马季。这也是老杨的绝技,成功
率很高的。捉到的马季用破报纸包起来,带回去给同学去喂鸡,因为那时候要经
常去人家看电视。有时候嘴馋了,就在抱一堆树叶子生火烤马季吃。说实话那烧
烤马季的味道很香,现在老杨还怀念,但是马季皮硬肉少没水分,就是肚子上有
点吃头,口感也一般。不过那也比啃凉窝头强多了。
马季的幼虫叫马季猴,据说要在土中生长十几年,雨后的清晨时逮马季猴的好时
机,毫无防御能力的马季猴从地里爬出来,或在地上,或在树干上随你捡拾。有
时候你能看见马季脱皮的过程。刚脱出的马季白皙水嫩,很是漂亮,这时碰它哪
个部位,哪个部位就长不好。马季猴脱去的壳叫蝉蜕,是中药材,同学家每年都
收集大量的马季壳去卖钱贴补家用。马季猴在地面的洞口隐蔽性很强,看上去就
绿豆大小,实际地下有手指粗。捉地下的马季猴技巧性也很强,也很有趣味性。
先用报纸遮住光线,防止马季猴感知到地面的明暗变化,然后用树枝轻挑浮土,
如果洞口豁然变大就一定是马季猴的老窝。再用极细的树枝轻轻沿着洞口放进
去,一定要放到底,至少也要十几公分,之后就是耐心等待,就如同钓鱼,如果
发现树枝开始不断晃动你就可以提起树枝,马季猴会紧紧抱着树枝被提出来。当
然也有莽汉,一铁锹就把马季猴翻出来。
现如今马季猴在河南河北成了一道名菜,遍地都是卖马季猴的,也不知怎么捉来
的。老杨的手艺曾让我三十多年很是荣耀,如今又被发展甩在了后头。一步跟不
上,步步跟不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