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广播与电视 |
近期业间传闻刚上天的鑫诺卫星因为技术原因,天线和主电池板一直无法打开,航天部门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但希望渺茫(尚无正式官方消息证实)。(“http://www.ttkws.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1618”,http://huachengnz.com/forum/view_20867.html, “http://www.fyjs.cn/viewarticle.php?id= 79187”)。如果这个消息属实,对各方会有什么影响呢?
首先,这个寄托着电视界巨大希望,可能引发一序列激烈利益冲突的昂贵的金属球体忽然有可能成为一粒太空中无关紧要的尘埃,如此强烈的反差令人一下子难以接受。沧海桑田,朝三暮四,或许这就是生活的真实。航天人由于载人飞船的成功带来的巨大声誉将严重受损,这也将带来经济上的影响,想想航天股牛气冲天的时候就不难明了这一点。
火箭发射应该是一次成功,但是定轨及之后的动作却是完全的失败,航天中的这两个部门看来要接受一般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待遇了。凡事都有可能失败,但我们卫星的这种失败确实是很丢脸,而且很难理解,因为打开电池板并不是什么新技术。
各方都应该对备星计划心存感激,没有这颗备星,目前的狼狈和被动不知要加大多少倍,中国的直播卫星计划或许就是下一个五年计划里的事了。而当时力主备星的广电总局,因其处事的科学规范、谨慎老道,应该获嘉奖。
如果各方按计划进行,备星将于一年后上天,也就是说这个点燃电视广播大爆炸的引线将晚一年再点燃。这对各个利益相关方来说意味着有了多一年的时间来工作,多数人都会高兴。政府可以仔细研究129号文的后续;实施机构可以好好探讨问题所在,并在未来的卫星制造中解决掉;科研生产部门也可以看看接收专用芯片是不是真的可以保证天空开放的安全;有线网络可以多一年的清静时间,发展用户、数字平移、改造网络、组织整合;准备上星的节目也可以让市场有更多的时间来预热。
一年后再见了!一年中会有多少事情发生呢?那方会利用这个时间获得最大的战略利益呢?IPTV会如何?手机电视又如何?地面数字会怎样?强者恒强、弱者恒弱?还是其他?让我们拭目以待。